收个一匹棉麻布。一年也能有两千多万石和两三百万匹,能有这样的收入,还怕几十万八旗老爷活不下去?

  如果还嫌不够,大不了早个二百年开发东北,起码又能得到几千万亩和百万户的农奴!

  而且这些被迫投充为奴的汉人,如果只需要缴纳一亩三斗面的“租”和一户一匹布的“调”,负担绝对比他们原来给地主老爷扛活要轻

  至于小冰河期什么的,饿死点汉人老百姓,八旗权贵会在乎?而且以如今八旗兵的战斗力,北方农民发动起义肯定也打不过啊。

  所以想要靠封锁贸易,抑制商业的手段,迫使如今的大清国垮台,基本上是做梦。反倒是繁荣的商业活动会让八旗子弟腐化堕落,逐步丧失战斗力。

  既然贸易封锁不会削弱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反而会维持他们的战斗力,朱慈烺当然不会干这样的事儿了。

  因此他才会利用“议亲”的机会,在悬于天津卫河入海口的海沙岛上开设商馆,力争将明清贸易的主动权置于北洋大臣沈廷扬的掌握之下。然后大量输入吃喝玩乐的好玩意,让定居北京的八旗子弟们早日过上提笼架鸟的逍遥日子。

  刚刚从大同前线回来的镶白旗奴才范文程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不明白朱慈烺的想法,于是就对多尔衮道:“王爷,不妨先答应了反正海沙岛这地方也不容易控制,冬天河面结冰时还好弄,等河面化了就是个岛子,不如就让南朝在那里设两个馆,但不许他们驻兵。咱们在大沽口驻扎些人马,看住了海沙岛即可。”

  “那议亲之事呢?”多尔衮眉头紧皱。

  范文程道:“反正格格还小,慢慢商议就是了两边有个商量的渠道,奴才觉得也不错。”他的眉头也渐渐拧了起来,“王爷,这议亲、议和,一字之差,也可以成为一回事儿的。”

  多尔衮点点头:“也是,反正咱们暂时还腾不出手对付南朝,慢慢议和也无妨,还可以麻痹一下朱家太子!”

  多尔衮同何洛会、范文程等人商议南征的时候,他们三个并不知道,在此时的南京城内,抗清的情绪已经高涨到了极点!

  朱慈烺向北京派出议亲使的事情,在南京这边只有很少的几人知道。而公开出来的消息,无论是写在邸报上的消息,或者是登在“公揭”上的消息,都无不表明残暴的东虏很快就要大举南下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