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老家,让他们先把荒了一段时间的田地再料理起来。同时还依着八旗兵的组织办法,将自己麾下的三四万户编组起来,变成一个独立于八旗的“吴旗”。而他本人,则在不久前上了折子,请求回辽西宁远抚民,不在北京呆着了。

  听到多尔衮发问,吴三桂只得打起精神,大步出列,行了一礼后道:“王爷,臣祖籍南直隶高邮县。戚武毅,祖籍南直隶滁州。大明太祖高皇帝,南直隶凤阳人。”

  多尔衮点点头,“说的也是......看来南人之中也不乏强健悍勇之辈!

  不过如今北地的确需要东南之米,要不然米价腾贵,民无温饱,大清的江山怎能安稳?平西王,你说该如何是好?”

  “臣以为,”吴三桂顿了顿,“可以向南朝索取岁米400万石,和漕米等同。”

  “就这样吧!”多尔衮一指金之俊,“金侍郎,你和孙侍郎一起走一趟江南,就以和亲使的名义去吧。”

  他想了想,又道:“只要南朝肯岁贡400万石米粮,并割让大同府,本王就将格格嫁给朱家太子,不过格格今年只有6岁,不能嫁人,再养几年,等满13岁就嫁送去南京。

  另外,大清也不会侵犯山东......大同的代藩可以去济南当齐王嘛!大清和大明就以大清河和黄河泛道,以及开封府、河南府境内的黄河为界,这总可以了吧?”

  ......

  在李自成和多尔衮双双向明朝派出使臣的时候,明朝实际上的当家人朱慈烺正保着崇祯皇帝驻跸扬州府。

  装着军火的箱子、蒲包正从到达瓜洲镇长江码头的两艘中西结合的大战船上搬下来。上千名克难新军的兵士,正在军官的指挥下肩挑手抬的搬运这些救命的军火,瓜洲镇长江码头左近,更是戒备森严。

  军政卫的两个千户官刘良和李实则带着几个文书,满头大汗的在一样样对照着这些郑家送来的武器弹药——这两个千户都是文转武,其中刘良还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只是因为跟着西洋传教士学过数学、化学和炮术,而被朱慈烺安排转了武官,现在分管器械所。

  李实虽官。现在和他的父亲李祖白一同主管军政卫军需司下面的工匠所,其实就是管随军兵工厂。

  朱慈烺的行朝大队中也有一些工匠,都是从天津卫跟随而来的匠户,主要是铁匠,也有一些木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