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他花钱的本事却更厉害,因此在金钱方面的缺口也就更大了!

  特别自崇祯十五年的平辽灭奴之役开始以来,大明的财政就出现了急剧的恶化。

  没错,就是恶化了!

  照理说平辽灭奴之后,大明的财政状况应该会出现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明朝的财政并没有因此好转,而是迅速陷入了连年亏空的泥潭。

  而财政陷入亏空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平辽的军费......实际上平辽灭奴之役打得还算顺利。

  因为奴贼方面采取了错误的战略,在盖州和大明决战,所以招致了速败的命运。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奴贼的核心地盘,也就是原本的盖州卫、海州卫、定辽前后左右中卫、沈阳中左右卫、铁岭卫、辽海卫、三万卫等处,全部被大明占领。

  但是对这些地盘的军事占领,仅仅是有效掌控的开始......因为这些地盘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大清七分政策”,而变得人口稀少,土地荒芜,早就没有了昔日辽东雄镇的繁华和富庶。

  没有了几百万辽民为大军提供后勤补给,驻扎在新复的辽东地面上的军队,就得依靠内地补给,开销可就太大了。

  而且辽东这块地方,汉人不占,别的人早晚就会迁移进来,占为己有,到时候就会有第二个奴贼出现!

  所以朱由检在收复了被奴贼长期占领的辽东十三卫后,就不顾财政困难,毅然启动了中州、河朔军户迁辽的计划。

  根据朱由检的计划,将有13万户中州、河朔军户在两年之内迁移到十三卫的地盘上。

  平均一个卫有一万户武装移民!

  而大明的辽东重镇也将恢复,由辽东总督和辽东、辽西、辽北、辽南等四大总兵共治。而辽东重镇的驻军,则将高达12万!

  另外,大明在辽东和朝鲜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大清国的瓦解而结束。这事儿乍一看不可思议,大清都没了,怎么战争还没完?

  但现实就是如此!

  大清的“七分之治”虽然削弱了大清中央的集权,使之无力和朱由检统治的“暴明”决战,但同时也让大清的地方可以在中央土崩瓦解的情况下继续维持。

  譬如朝鲜的“两白旗国”在大清中央崩溃的情况下,就得以维持......虽然利用李朝的大义名分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