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这回是扎扎实实的败了!

  特别是天启七年五月二十八日这天,同时发生在宁远城下和锦州城外的两场战斗,都已后金军的失败而告终——在这两场战斗中,架设在宁远、锦州城头上的红夷大炮都发挥了威力,给后金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再加上明军凭城而战,限制了后金骑兵的机动性。

  两战之后,黄台吉不得不结束了持续24日的宁锦大战“辱名而还”,如果不是随后遇上了虎兔敦汗这个孬种,不战而弃了辽河河套,让黄台吉白捡了个大胜。这位后金大汗还有没有脸子坐在汗位上都不好说了!

  不过黄台吉在宁锦之战中吃的亏,还是他心头的一根刺儿,不找回场子,这大汗的位子总归是摇摇晃晃啊!

  而要找回场子,仿佛也不大容易......因为锦州、宁远、山海关,都是难攻不克的坚固堡垒。特别是现在有了红夷大炮,后金军都不知道怎么攻城了!

  锦州、宁远、山海关都是高大坚固的砖城,光靠搭梯子、挖墙根可打不进去,得有攻城器械掩护死兵。可那些东西全都笨重迟缓,很容易被红夷大炮击中。红夷大炮的弹重是12磅啊!一下就能把那些木质的器械打碎,然后就是各种碎片到处乱飞,扎着碰着都好不了。

  所以战于城下就对后金兵非常不利了,他们的盾车或是别的什么攻城器械只要挨上一发12磅炮弹,周围就得趴下一群人......非死即伤啊!

  锦州、宁远、山海关这样的城堡也不可能一鼓而下,反反复复打几十个回合能打进去就算很成功了。要是每个回合都让红夷大炮打碎十台盾车或别的什么器械,放倒上百人......几十个回合下来,光是被红夷大炮放倒的就好几千了。加上爬城头的损失,上万人都没了。

  这种伤亡,黄台吉怎么受得了?要是这么个死法,等黄台吉打到北京城下,不成单枪匹马了?

  所以辽西的场子黄台吉压根不知道怎么找?

  而辽南的旅顺口,虽然没那么坚固,但是指标意义并不太大。而且后金国没有守备旅顺的余力——金州半岛的地形对拥有制海权的明军太有利了。

  后金兵如果进去,兵少则不足守,还很容易被从背后登陆的明军包围。兵多则没得吃......从辽阳运吃的过去路太远了!后金没有那样的实力。

  而且旅顺口对后金来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