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属下则率兵打一打阳平关,探一下流寇的虚实。”

  吴应麟则道:“父帅,阳平关必有流寇主力,发兵试探纯属徒费气力,不如让孩儿和刘提督率兵沿犀牛江进军,会同史提督共取祁山道。”

  吴应麟当然是立功心切了,他不是长子,不能袭爵,也继承不了安西都护的职位,就只能自己打拼了。而这一次平流寇之战,无疑是建功立业的良机。他可不想在打不下来的阳平关前浪费机会......

  吴三桂明白儿子的心思,点了点头,正要答应。一旁的刘生忽然开口道:“大帅,属下和公子若领兵去了祁山道,略阳这里的兵就少了,万一阳平关的流寇大举来犯......”

  “不怕的!”吴三桂摆摆手,笑道,“本帅身边有十营兵丁,其中三营还是夷丁铁军,还有两营炮兵,还怕守不住。”

  刘生还是有点不放心:“大帅,属下带了30营兵到略阳,西进祁山道用不了那么许多,不如留五个营在略阳吧。”

  吴三桂点点头:“也行啊......就这样吧!记着,路上一定要小心,山路崎岖,千万别让流寇打了埋伏!”

  埋伏当然是没有的!

  李定国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在陕南崎岖的山路上设伏。

  不设伏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敌人一定会非常小心的进军——过去八年的战争给了他们太多的教训,所以一定会防着李定国在山区设伏,而且吴三桂麾下的河西军、安西军、川边军已经进行了多次改编换装,现在可以很好的适应山地战了。所以战于崎岖山地,对大顺军而言,是不可能在地形上占太大便宜的。

  第二个不设伏的原因是入汉中的道路一共有四条,而且彼此之间的交通联络很不方便。李定国也不可能把手头的兵力拆了分在四处——这不是设伏,这是分兵把口!

  第三个不设伏的原因,则是大顺朝廷在陕南战役开始前,就开始疏散撤离当地的府兵户。府兵户一撤,就让大顺朝廷在陕南山区的基层政权消失了。

  考虑到过去20年中大顺朝廷对陕南劳动人民的压迫,陕南人很有可能会站在明军这边......

  所以李定国干脆来了个最出奇不意的布署,不设伏,也战于陕南险要之地,而是将对手放进汉中盆地,在汉中盆地的平原上进行决战。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