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他说‘除患无至,易于救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先把产生后患的根子铲除,要比发生祸患后再去挽救容易得多。

  李林甫眉头一皱道:“他真这样说了?”

  李邺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李林甫,李林甫看了看,把纸条烧了。

  沉思良久,李林甫缓缓道:“但这样做我的损失很大!”

  “祖父,当断不断,必有后患!”

  李林甫也同样是心狠手辣之人,他很清楚孙子策略是对的,李林甫终于点了点头道:“王珙的父亲叫王宪,住在蒲州河东县。”

  李林甫随即写了个地址交给李邺。

  杨国忠回到长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在益州近一年的沉淀,杨国忠比去年沉稳很多,天子李隆基才最终看中他,再次把他调回长安为相国,为最终换太子做准备。

  如果说去年杨国忠还是条土狗,笨拙无能,而现在杨国忠已经进化为一条鬣狗,凶残而狡诈,善于抓敌人背后的弱点。

  让杨国忠治国,他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心思,他每天的心思都在琢磨如何扳倒李林甫。

  杨国忠现在为执政事笔,各地的奏折都会到他这里,然后简单他直接批复,比较重大的政务,他一般都会绕过李林甫,直接和陈希烈商量,然后由陈希烈给意见,要不要上呈天子,或者需不需要政事堂讨论。

  当然,杨国忠可没有心思每天看奏折,他养了两名幕僚,又提拔了七八名心腹官员,分掌六曹,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决策圈子。

  手下官员负责批复奏折,重要奏折交给幕僚,然后由幕僚给杨国忠提建议,杨国忠再去找陈希烈。

  事实上,杨国忠有了执政事笔的大权后,已经完全把右相李林甫架空了。

  大概在三天前,朔方节度府发来一本奏折,这份奏折引起了杨国忠的强烈关注,竟然是葛逻禄和薛部落联合派使者前往朔方,愿意用三百万只羊向唐朝交换李邺。

  另外,薛部落还单独发出悬赏令,以十万张羊皮的价格向各地赏金猎人悬赏李邺人头。

  杨国忠怦然心动,这十万张羊皮显然是给自己准备的。

  这时,杨国忠的长子杨暄跑进来道:“父亲,李邺跑了!”

  “什么!”

  杨国忠腾地站起身,“什么时候的事情?

  “应该是今天下午,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