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保州及江东六城,一半以上百姓是渤海族。这些渤海族军民,被金兵给带去辽东,充实辽东那边的人口。”

  “平壤、安州、保州都适合耕种,经此一役人丁稀少。”

  “我已上疏献策,经略高丽的第一步,是调几万石粮过来,救济幸存的平壤、保州百姓。”

  “第二步,分兵屯驻安州,救济幸存的安州百姓。估计分兵过去之时,安州百姓已饿死六七成。”

  “第三步,把三地驻军的家属,迁徙过来分给土地。都是肥沃土地,按人口来分田,每人至少三十亩以上。军衔越高,家属分地就越多。四口之家,一百二十亩起步,连小兵也能做地主。”

  “第四步,招纳山东移民,只要愿意过来,落户就每人十五亩地。”

  “如此四步,可保证三城周边有十万汉人,并且全都拥有肥沃土地可耕。”

  “当然也要安抚本地大族,确认划分那些大族的土地,再给他们一些经商的特权。”

  “另外就是收服小民之心,这里的小民多无姓氏。若无姓氏,即无土地,只能做佃户、农奴和帮佣。”

  “朝廷可用陛下、皇后、太子妃的姓氏,赐予这些无姓小民,再随便给他们一亩半亩地。本地小民必然踊跃落籍,从此自认为大明子民。因为离开大明,他们的姓氏和土地就都没了。”

  别说现在的高丽王朝,就连后来的朝鲜王朝,也是在明末才大规模拥有姓氏的。

  当时先有日本大军入侵,接着又有满清大军入侵。一南一北,杀死掳走无数地主,地方秩序一片混乱。于是朝鲜底层百姓,纷纷冒充本地大族的亲戚,冒领大族姓氏并且占耕无主土地。

  大明想要笼络小民之心,再简单不过了。

  一个赐姓就让他们欢天喜地,那不仅仅是姓氏,更是社会地位的提升。有了姓氏,就有了获得土地的资格,否则他们就算自己开荒,也无法从官府领到田契。

  而赐姓的过程,就是高丽百姓呼朋引伴,在大明官员这里登记落户的过程!

  只有落户,才能赐姓。

  一旦落户,就是大明子民,就要给大明交税,从此脱离高丽王朝。

  落户之时,随便赐给半亩薄田,他们就更加感恩戴德。

  如果高丽朝廷派兵杀来,这些获得姓氏和土地的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姓氏和田产,估计会响应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