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撬锁的题也是这样,伱得写明白为什么长棍撬锁更省力。

  鉴于很多考生没学过物理,因此判卷标准放得更宽松,写出自己为何那么答题即可。

  比如李公鉴,他写用碗和毛笔做了实验,这道题同样能够获得满分。

  另外,分数过高和过低的卷子,需要进行交叉阅卷,至少得三位阅卷官签名。

  譬如甲给某卷打95分,这个分数实在太高,要交给乙和丙再次打分,最终取三个分数的平均数。

  连续半个月的阅卷工作搞完,几十个考试官汇聚一堂,旁边还有督察院的监试官站着。

  “拆名吧。”萧楚下令道。

  胡安国也在场,精神疲惫至极,他现在只想睡觉。

  主监试官叫董希贤,是追随朱铭去桂州的太学生。他拿起只有号数的朱卷说:“第一名,乙号场第一百零九号,总分394分。对卷!”

  另一位监试官根据场号,找出相对应的墨卷,反复比对之后说:“墨卷糊名未损。”

  墨卷被举起来示众,几个主要考试官、监试官都看得清,更远的官员若有疑问也可凑过来看。

  萧楚说道:“拆名!”

  糊名还未完全拆开,就有好几个脑袋凑过来。

  董希贤宣布道:“礼部试第一名,南剑州李侗!”

  “这人是谁的弟子?”胡安国问道。

  “不知。”

  众人摇头。

  第一名的答卷大家都看过了,不仅经义文章写得好,而且数学和物理全是标准答案。

  就连怎样预测灾年、以工代赈、防备民乱,都写得头头是道。

  黄裳说道:“既为南剑州士子,多半是陈知默的学生。”

  “多半是了。”胡安国说。

  他们猜错了。

  李侗只是陈渊的师侄,乃陈渊师弟罗从彦的弟子。

  朱熹的老师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位,便是今年礼部试第一名李侗。

  李侗年轻时喜欢醉驾,常常半夜喝得大醉,然后仗剑骑马狂奔数里。此君性格非常急躁,仿佛有多动症一般,拜师罗从彦之后变得沉稳。

  而且,一心潜修学问,从不参加科举。

  陈渊当初把《道用策》带回福建,李侗誊抄一份开始自学,偶尔也去听陈渊讲课。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