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张望,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赚取金钱。

  偌大的码头,流淌着哗哗作响的金银,庸俗而又令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的大明朝,是商人的时代,同时也是对金银追捧的时代,人们乐于谈论金钱,以赚钱多为荣。

  虽然耳边传来是各种难以听懂的杂语,但朱辅煷明白,这些人是国家的重要税收目标。

  到了杭州时,柔软的江南吴语,让朱辅煷感觉骨头都快酥了。

  同时,这里的富庶也让他大开眼界。

  街头巷尾,着锦衣的不少,同时着细麻,衣衫干净的普通人更不在少数。

  “白净!”

  这是他的第一印象。

  虽然他年岁不大,但却明白,只有干活少的人才不会被晒黑。

  白,是富贵的象征。

  “江南是大明第一富庶之地吧?”

  “邸下,是的!”白衣少年回答道,脸上满是仰慕和憧憬:

  “这里的百姓,即使是力夫,每天也能赚五六十文,隔三差五能吃上白米饭,拥有两三套衣服。”

  “更是可以送孩子去读书,考取功名。”

  “读书?有那么多的学校吗?”

  朱辅煷不解道。

  他从小就在河内城游玩,被老师教导,也曾耳闻过老师们对藩廷不重视,尤其是学校问题。

  河内五十万大城,社学不过五六余座,私塾也才十来座,二十所学校所招收的学童,顶多一千来人。

  “邸下,据说整个杭州府,虽说不是村村有社学,但每个乡镇必然是有社学的。”

  少年思量了一下,吐露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

  “据闻,杭州府城治钱塘、仁和二县,有民约三十万,官方的社学约莫二十座,私塾三五十不等!”

  说着,他指着手中的邸报。

  朱辅煷一愣,他拿过来一瞧:“杭州府报!”

  “我只是听过大明公报?”

  “邸下,府报是最近两年出道,直接隶属于府衙,说的是一府之内的事,同时还有省报,是巡抚管理!”

  这时候,杭州通判则露出了笑容:

  “公报太大了,多以公文居多,故而新近几年就流行起了省报和府报,述说着百姓身边之事,倒是颇受欢迎!”

  杭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