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其子几人安抚后,朱谊汐就乘坐马车回到了紫禁城。

  被大雪覆盖的北京城,并无多少热闹可瞧。

  回到宫中,内阁又送来了不少的票拟,同时还有一些密匣。

  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密匣的人选从几十人,已经扩展到了两百来人,几乎每天都有两三个密匣送至批阅。

  锦衣卫,内阁奏疏,再加上密匣,三者合并参考,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错信瞒报。

  而对于密匣,朱谊汐也不准备再扩张了,不然的话迟早会沦为满清那样,从珍贵到普及。

  当人人都可以密奏的时候,那么其就丧失了其密奏的根本。

  雍正不就是批密奏累得够呛,天天垃圾短信轰炸。

  为了避免其事发生,朱谊汐一再强调要言之有物,具体不得超过五百字,两百字适宜。

  刘阿福顺势地将密匣放置皇帝跟前,退后几步,不敢张望。

  朱谊汐拆开一瞧,不过是雪灾罢了。

  每年都会有地方受灾。

  打开内阁的票拟,果然也找到了对应的奏疏。

  只不过密折所言其地方贪腐,以至于常平仓亏空。

  而奏疏中并未言语,票拟则是要求地方巡抚进行抚恤救济。

  毕竟巡抚如今拥有留贮,这些钱基本上都是用来救灾的,可不得让其花掉?

  “准。”他朱笔一写,随即又道:“该省常平仓似有隐情,令巡抚探查究竟。”

  写罢,这才放下笔。

  如果地方巡抚没有查出情况,那就只能派遣御史了。

  他拿起另一本票拟,再次打开。

  奏疏名为《徐州建省试行》,寥寥五百来字,采用了八股模式,平铺直陈,俨然气势十足,论点切实,不得不说是一篇佳文。

  由于标点符号的应用,免得皇帝自己进行断句,读起来很是畅快。

  “田熙,徐州人氏,刑部侍郎……”

  其文以为当年刘邦崛起,与项羽争天下为起,论淮海这一片地域,千里无垠,莽荡平原。

  一方面‘控淮海之襟喉,兼战守之形便,殖原陆之物产,富士马之资材’,可以自成局面;一方面‘俗俭民僿,强而无教,犯法杀人,盗劫亡命,枭桀之徒,前骈死而后钟起者,大都以徐为称首。’久为朝廷的隐患,而‘将欲因时制宜,变散地为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