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将这些人逼走。

  福建有好几座盐场,还有制造私盐的盐枭若干,市场总共就这么大,竞争激烈也是正常的。

  白糖虽然脱手,但是林德清上次贿赂的鬼市管事,已经向林德清暗示,有人已经盯上了他这个摊位了。

  苏泽不由的感慨,自己还是太弱小了。

  要不是长宁卫好歹是个军卫,手里的拳头还算是硬,恐怕早就被抢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可是如果生意再大些,恐怕就会被县里府里其他势力盯上了。

  长宁卫有鸟铳是不假,但是长宁卫也只是一个百户所。

  大明朝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长宁卫除非全员落草为寇,要不然也要遵守这些秩序的。

  苏泽有些无奈,但是目前也只能先苟下去,应对过眼前的危机才行。

  明天就是月初进县城读书的日子了,也不知道于宗远有没有从福州府回来。

  苏泽这次去县城,还有一个新的任务。

  上次从长宁卫大匠林显宗那边,苏泽知道了在延平卫内是有专门的铸炮厂和药火工坊的!

  想想也是,大明朝其实对于火器还是相当,相当重视的吧。

  明初的时候,大明军队就开始装备各种各样的火器了,各种火箭、火铳都开始出现,不过这些火器的性能吧,只能说是一言难尽。

  比如在弓箭上绑上火药,点燃后射出的火箭,且不说这箭能不能射入敌人阵中,明军引线技术的不成熟甚至会让火箭提前爆炸,反过来杀伤友军。

  还有经常被捧成大明机关枪的“一窝蜂”,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大号的烟花,内部是多根装填了火药的枪管,一旦点燃之后就会射出铅弹。

  听起来效果很好,实际上这东西经常容易炸膛、卡弹,使用起来非常的不稳定,杀伤自己人的效果好于杀敌效果,士兵都畏惧使用它。

  大明还盛产各种“发明达人”,这帮家伙热衷于为创新而创新,特别是给武器起一些牛逼哄哄的名字,然后在书中写上“炮声隆隆,糜烂千里”的描述,咋一听还以为是导弹爆炸了呢。

  实际上这些武器的效果都是让人一言难尽,士兵们不愿意用它们,戚继光在曾经说过:“唯有鸟铳此与各色火器不同,战能杀敌。”

  之所以大明朝热衷于生产发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文人也热衷于吹捧这些火器,主要愿意自然也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