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第二道是考律和判,说白了就是司法考试和知名判决的判例。

  第三道是考策,也就是史论,就是一篇小的策论,并不规定要八股文格式。

  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到了成化年以后,县试基本上都是第一道刷人,第二道第三道考试基本上就不刷人了。

  律判和策这种东西,反正在后面的考试也不重视,到了乡试会试的时候,看中的也是第一场对考察经义的八股文,只要前面考试过关了,名次都不会太差。

  所以在科举考试这件事上,也有点像是高考选修,因为选修物理化学的可能要和选修地理生物的一起比综合比分,所以在选修本经这件事上需要非常慎重。

  陈朝源叹息说道:“咱们南平县修《易经》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延平书院的那位山长就是《易学》大儒,我当时贪图《易经》的字数少,抄读便宜些,如今悔之晚矣啊。”

  众人纷纷沉默了,大家都是寒门子弟,当然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易经》。

  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就是说这三经是有官方意识形态的标准答案的。

  《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用古注疏,这其中有和官方意识形态相悖的地方,没有名师指导师没办法入门的,寒门弟子一般都不选。

  而《易经》字数少,这年头无论是买书还是抄书,对于寒门子弟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所以像陈朝源这样选修《易经》的寒门读书人是最多的。

  因为选修的人多,所以《易经》在科举考试中格外的卷,考的题目也越来越偏越来越难。

  陈朝源四书学的已经不错了,每次都是在这《易经》的考题上丢分。

  “那以陈兄之见,应该治那本经?”

  陈朝源说道:“《诗经》!”

  看到其他二人也点头,苏泽问道:“这是为何?”

  “《诗经》有朱子集传可以自学,治《诗经》的南平读书人要比《易经》少一些,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苏泽问道:“请问陈兄,这南平县内治哪本经的人最少啊?”

  陈朝源低着头说道:“那自然是《春秋》了。”

  “这《春秋》微言大义,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左氏、公羊、谷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