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郭朴觉得这个计划非常好,可是他忘记了北魏孝文帝是什么情况,他又是什么情况?

  郭朴开始渲染潼关前线惨烈的时候,一些揭发郭朴生活奢靡的小报在军中分发,军中盛传郭朴之所以不肯投降,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荣华富贵,需要用士兵们的血和肉,来和东南谈条件。

  甚至这些军中传单中,还有当年“缓降派”给郭朴的军议,可以说是言之凿凿。

  这些传单自然是极大的动摇了军心。

  原本仇元山的投降理论已经深入人心,陕西当兵的都很清楚,光靠着陕西是守不住的。

  现在要让自己卖命,去给上司搏前程,谁又能心甘情愿呢?

  而且东南对于士兵和军官的态度完全不同。

  大部分明军参加过新式教育的新军,打散后都可以继续从军,又或者遣散回家。

  除非是声名远扬的军痞或者军中恶霸,才有可能被宪兵队抓捕,其他士兵根本不会被虐待。

  这些都是已经经过多次验证的,也是东南宣发的投降手册里列明的。

  但是对于有职位在身的,东南军队是一概当做普通士兵处理。

  如果愿意继续做普通士兵,只要自身没有劣迹也是可以的,但是接下来想要升任军官,就要从头开始了。

  所以原本在军队内部,占据大多数的普通士兵都是想要速速投降的,战场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平安回来。

  而军需给养不足,明明是冬天,士兵们出城竟然都配发的劣质冬衣,就是两块布料夹杂着稻草,而沿途的补给站里,米粥中的饭粒比沙子都少。

  郭朴显然不知道军中的这些变化。

  军队后勤的事情,对外的业务都是秦王府负责的,比如冬衣就是他们提供的。

  而军队补给什么的都是郭定筹谋的,而郭朴的帅帐依然每天都有大鱼大肉。

  郭定每日进贡一只全羊给郭朴,还送上了大量的孜然等香料,还让士兵在露天烤制,整個军营都能闻到肉香。

  这么出城不到三日,整个军中士气都已经溃散。

  郭朴还以为时机已到,他立刻擂鼓召集全体将士们集合,也要将他前往兰州的计划说出来。

  士兵们被折腾了几日,又寒又饿列阵在军营中,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