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在出江苏的时候分成了两段。

  继续向北的这一段,就是从元到明乃至于到清都非常重要的漕运通道,江南的赋税和粮食都是通过这条道路运输到京师。

  可以说如果不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京师是不具有成为政治中心的地理条件的。

  正是这条大运河,让京师也能通过大运河搜集江南的物资,也能让京师的命令和军队能迅速开进江南,连接了京师这个政治中心和江南这个经济中心。

  但是在隋唐的时候,京师并不是国家的都城,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北段的目的,是为了当年攻打高句丽,运送军事物资的。

  在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关中,所以从徐州向西的大运河西段,才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最重要的航道。

  睢阳,就在这条航道的重要节点上。

  睢阳靠着汴水,是汴河漕运的重要节点,在唐代的时候,江淮的粮食都要经过睢阳运送到关中。

  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在攻下了洛阳之后,依然无法攻克关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大唐朝廷还能控制江淮,并且通过大运河将这些物资运送到关中。

  所以对于河南来说,睢阳就是进入河南的门户。

  占领睢阳之后,东南的军队就可以通过汴水运输补给,进攻洛阳。

  陈以勤虽然是文臣,但是他也是会打仗的,所以陈以勤在河南着力巩固的就是睢阳的城防,甚至还建立了一支水师守卫汴水。

  陈以勤在睢阳投入了重兵,本来这条防线还算是稳固。

  山东在明廷手里,苏泽能够动用攻打睢阳的,就只有徐州的军队,徐州的军队出动就会引起淮北防线的空虚。

  在之前,陈以勤虽然和李成梁不和,但是实际上山东和河南互为犄角,互相造成了军事压力,逼迫徐州的东南新居不敢妄动。

  但是现在出现了转机。

  为了收编李洵的军队,控制九边,李成梁将山东的三镇明廷新军抽走了两镇。

  虽然其后在山东募兵补了两镇,但是这两镇的山东新军,和明廷直属的三镇新兵是没法比的。

  李成梁也清楚这一点,山东的两镇新兵都是新兵蛋子,武器装备也落后,训练和不行,战斗力很差。

  不过李成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