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种光环褪去之后,李成梁看向一切都不同了。

  他骑着马,一直来到了皇太后面前。

  大臣们都屏住呼吸。

  如果是以前,肯定会有御史站出来,弹劾李成梁御前失仪。

  但是现在,看着李成梁身后的军队,这些在弹劾李春芳下台的时候战斗力强大的言官们,纷纷闭上了嘴巴。

  李春芳是文官,他手里最多就是顺天府的衙役,如今东厂都已经解散了,他拿这些自己这些言官是没把那法的。

  但是李成梁不同,他是带兵进京的,他身后的是整个大明最早建立的新军,是明廷投入最多,装备最好的新式军队。

  而且他这一条路上从山东杀到京师,沿途京师各卫竟然都没有发出警报,等到李成梁的军队到了京师前的时候,这才得到了消息。

  这说明了从山东到京师这条路上的军队,都已经投靠了李成梁,这自然也包括京师附近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言官愿意站出来,斥责李成梁无礼了。

  明廷的言官曾经战斗力很强,在徐阶还是内阁次辅的时候,这些清流就是对抗首辅严嵩的主要势力。

  但是在那个时候,是嘉靖需要制衡严嵩,所以才对言官放任。

  等到了后面,徐阶上台后,是言官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可等到高拱执政,清理言官队伍之后,又经过了张居正和李春芳的清洗,如今都察院和六科中,剩下的都是纯粹的投机者。

  好在让明廷官员长舒一口气的,是李成梁还没有跋扈到践踏皇权,他在距离李太后和小皇帝几米的地方还是停下了马,他走下马还是对李太后行了一个抱拳的军礼:

  “甲胄在身,太后万安!陛下万岁!”

  随着这句话,众大臣都长舒了一口气。

  李太后气的全身发抖,这样已经是对皇权的极大不尊重了,这就是自己父兄勾结的人吗?

  看了一眼躲在迎接朝臣队伍中的清远伯母子,李太后还是做出了一副平和的样子说道:

  “东南贼肆掠,国事艰难,日后就要仰仗将军了。”

  李成梁也不客气,不来什么三辞三让,而是直接说道:

  “臣定不负太后重托,定当整顿朝纲,让我大明再次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