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应该按照律法给他们补偿。”

  “方大臣认为如果补贴太多,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以后还怎么发展城市建设?”

  徐渭也很无奈,城市扩建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东南发展的大问题。

  就拿南京城来说,现在城墙范围内的南京城已经不够住了。

  就算是内阁将很多衙门都搬到了城外,也将很多内设工坊搬到了城外,南京城内的房价依然飞快上涨,户部街附近的房价更是上涨到了大部分官员一辈子薪水都买不起的地步。

  如今东南的官员,也都和当年大明京师的官员一样,喊出一句“南京居,大不易”的感慨。

  南京城的扩建刻不容缓,按照工部的方案,要在长江以北建设一座南京新城,日后要将整个南京的六部九寺二监衙门都搬到南京新城,国子监和天工书院也都一起搬过去。

  而南京新城的建设方案一出,江北的地价飞快的上涨,成本已经高到了内阁无法承担的地步了。

  徐渭叹息一声,苏泽说道:

  “这样吧,既然这件事涉及到南京城的问题,就在水晶宫召集南京地区的制宪会议代表,钞关税司和市舶司都派出代表,就征地的问题分别提交方案。”

  “南京府县衙门也派人参加,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徐渭愣了一下,对着苏泽说道:

  “大都督,这是要形成定例,还是就事论事?”

  徐渭的提问很有深意,如果形成定例,那就意味着以后决定百姓的重要事件都要这么讨论,那等于赋予了地方制宪会议代表议政的权力了。

  如果是就事论事,那就是对于这件事召集制宪会议代表开会,说明只是讨论这么一件事。

  苏泽说道:

  “既然我们东南讲究主权在民,那主权授予也是有优先级的。”

  “若是论法理,全体国民来决定,那就等于是天命了,拥有最高的法理性。”

  徐渭点点头,从法理上讲确实如此,不过东南还没有组织过这一类的活动。

  “制宪会议代表也代表一部分民众,有制宪会议代表参加的决议,会比官府单方面的方案更有说服力一些。”

  徐渭说道:

  “我明白大都督的意思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