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历史上还有拿破仑三世这种先当总统再当皇帝的波拿巴主义帝制存在,后世中华还出现了一个效法者,只不过那时候帝制已经在这片大地上被扫入了历史垃圾堆,那个拙劣的模仿者也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张居正需要一个皇帝,来维持明廷的合法性,维持各地督抚向明廷效忠,压制地方实力派,甚至利用帝制权威来推进自己的改革变法。

  明廷官僚也需要一个帝制,如果没有皇帝授权他们根本没有管理地方的合法性,更别说还有很多官僚机构,比如太监和皇帝的私人部门,就是专门为了维持帝制而存在的了。

  甚至连普通百姓也需要一个皇帝,他们需要幻想中的至高至明的皇帝给他们主持公道,需要一个能够对抗官僚和地主的利维坦一样的巨大力量,站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说话。

  这也是苏泽使用“蚕食”战术,每一次都是从明廷身上割下一块肉,但是又不会立刻发动全面进攻的原因。

  若是发动全面战争,明廷的垂死反抗,会让战争烈度和损失扩大。

  这种割肉战术,反而也可以让东南可以吸收新占领的土地,一个省一个省的推动改革。

  申时行这才想起来自己的正事。

  “除了荆州和襄阳还在反抗之外,湖广南部已经全部被我们东南新军攻占了。”

  “但是这么大的地区,需要更多的官吏,如今已经抽调了一批人过去了,但是一下子消化这么大的地方,我们人手还是太紧张了。”

  “礼部一些官员都在议论,要不要提前举行新科进士的选调考试,尽快让他们转正。”

  按照东南的新科举制度,新科进士需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政,然后参加选调考试,才能正式授予官职,成为东南的官员。

  当然制度上是这么规定的,也架不住一些杰出人才,在观政期间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比如工部铁路司的汤显祖,吏部文选司的顾宪成,户部财经司的庞新悦,以及最近在安南立下功劳的行人司迟弘谟,这些都是还没正式参加选调考试,就已经被认为是未来栋梁的人才。

  但是大部分的新科进士,如今还在各部门打杂,基本上属于一种将小事情交给他们是大材小用,将大事情交给他们又不放心的阶段。

  这也是正常的,刚刚结束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苦读,进入官场的新人,就连官场的基本规矩都没摸清楚,不要说使用这台机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