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职位了,而且新闻版权司是管理东南报刊发行和版权保护的部门,可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部门。

  他作为本届内阁第一次廷推出来的大臣,也是含金量十足。

  沈明臣又问道:“那一贯呢?”

  陆二看向年轻的沈一贯,听到自己叔侄二人升官,沈一贯连一丝笑容都没有,和热情外向的叔父不同,这位年轻的副主编非常冷漠。

  但是陆二也知道,这些日子《京师新报》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沈一贯在主持的,而几篇重要的报道,也都是沈一贯亲自采编撰写的。

  《京师新报》的成绩,大半都是这个年轻人做出来的。

  陆二说道:“令侄的职位是大都督亲自提名的,也是经过内阁廷推一致通过的。”

  沈明臣连忙问道:“没想到小侄竟然蒙受大都督亲自关注?不知道是什么职位?”

  陆二说道:“鸿胪寺行人司主司。”

  沈明臣露出迷茫的表情,他对于东南官制有了解,但主要是对七部这样的大衙门。

  鸿胪寺在五寺中也是排名末尾的。

  大理寺、司农寺、太仆寺、鸿胪寺、宗正寺这五寺中,就是以鸿胪寺和宗正寺排名最末,就连很多东南官员都不知道这两个衙门为什么要名列五寺。

  大理寺和刑部共掌刑律,司农和太仆是负责农业生产和牲畜管理的工作,虽然在工商大兴的背景下有些弱势,但是农业依然是重中之重。

  鸿胪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如今有什么重要的外国使节?

  《海国图志》在报纸上连载,也让东南百姓对周围诸国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连远在西方的欧陆诸国,也成了市民的谈资。

  可在东南官员和百姓看来,只有北方旧明还能算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望眼看去其他诸国都是什么东西?

  当今世界,唯一在国土和人口上,能够和中华比肩的,也就是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了。

  所以在沈明臣看来,鸿胪寺行人司的职位非常鸡肋。

  沈一贯听到这个任命,却难得露出笑容,对着陆二说道:

  “多谢陆站长的消息,我叔侄二人尽快就启程离开京师。”

  沈明臣还是有些放不下自己经营了近一年的《京师新报》事业,他追问道:

  “敢问陆站长,谁来接替我的职位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