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提出的政改目标,是重新恢复到明初的丞相制度。

  其实明初的丞相制度也是照抄的元代制度中书省制度。

  明初的丞相,其实并不叫做丞相,而是中书令。

  元代将三省六部制度中的门下省、尚书省裁撤,单独留下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制定和执行天下的政令。

  而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也就是所谓的“行省”,由这个机构承接中书省的政令,执行地方上的政策。

  张居正提出,请朝廷重设“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执行政令,皇帝的旨意必须要通过中书省确认,才能成为合法的诏令,将封驳诏书的权利重归于“中书省”。

  而张居正也敏锐的看到了明廷的虚弱之处。

  如今朝廷打仗用的粮草,基本上要靠湖广提供,兵员则是要靠九边。

  而为了让其他省份的地方大员也支持自己的改革,张居正也提出要回到行省制度,将地方上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合并为行省,在地方上设立“高官”这个职位,掌控一省的行政和军事大权。

  在上这一封奏章的时候,张居正已经联络过山西、四川、陕西、河南四省的地方督抚。

  这四省的督抚被皇帝派来的矿监折腾的不轻,他们自然也是支持张居正的变法的,也都在变法奏疏上附属了自己的名字。

  此外张居正已经派人前往京师,在京师的报纸上全文刊登了自己的改革主张。

  让人快马加鞭的送上奏章,张居正长叹了一口气。

  他想到了被罢相的高拱,又想到当年他是穷翰林,高拱是裕王府讲学的时候,两人在小院子畅论天下时候的景象。

  张居正脑海中再次浮现苏泽的面容,从那一次苏泽上京营救俞大猷,在灵济宫一见也已经过了多年。

  这些年高拱成了辅政大臣,自己也成了地方大员,而苏泽则成了割据半壁江山的东南大都督。

  看着镜子中的白发,时光飞逝,时不我予,张居正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高拱的路已经注定失败了,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就该走自己的路了。

  必须要尽快变法,明廷才有和东南对抗的本钱!

  腊月二十八,凌晨,一匹快马冲入了冷肃的京师。

  今年因为山东的战事,鳌山灯会终于是停办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