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上的宰相?

  不就是内阁辅臣吗?

  而如今内阁辅臣中权势第一的是谁?不就是他高拱吗?

  而这些读书人上书的另外一个请求,要求皇帝召回矿监,这不也是高拱一直以来上书隆庆劝谏的吗?

  高拱很清楚,这一次公车上书,已经在他和隆庆帝之间埋下了很深的裂痕。

  刚刚高拱赶到宫里,求见皇帝而不得入,就已经验证了高拱的猜测。

  皇帝一定是觉得公车上书是自己在幕后策划的!

  自己这个内阁辅臣是当不长了。

  高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却没办法像杨博这么轻松。

  新务运动才推进一半,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如果没有自己这个强有力的推动者在朝堂,明廷还能继续推行新务吗?

  高拱环视一圈,杨博老迈,而且早就有了思退之心,肯定要和自己一起下台。

  李春芳?

  这家伙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如果他在内阁,肯定会为了自己的地位一昧的顺从皇帝。

  张居正?

  高拱想来想去,也只有张居正适合做自己的继任者。

  有手段,有理想,又足够圆滑,关键张居正现在是内阁三辅,却没有卷入到山东兵败和公车上书的事情中。

  只是以自己在皇帝心中的这点影响力,还能将张居正推向内阁首辅之位吗?

  被说内阁了,这帮读书人的上书要如何应对?

  其实高拱也是支持他们的诉求的,恢复相权,廷推大臣,这几乎是所有文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不用再理会太监、外戚这些虫豸,甚至可以绕过皇帝执掌朝廷大权。

  可是以高拱对皇权的理解,其他东西皇帝都能让步,但是恢复相权这件事,皇帝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步的。

  朱元璋靠着明初那些大案,好不容易才废掉了丞相制度,这之后才有了朱明皇帝大权独揽。

  嘉靖这种权术天才,更是将皇权发挥到了极致。

  就依靠礼法和个人权术,区区一个入京继位的藩王,将托孤辅政的重臣杨廷和轻松斗垮了。

  这才以往的朝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隆庆皇帝就是嫌内阁和六部掣肘,不让他好好花钱,这才派出矿监为他敛财的。

  高拱看着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