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就是从这里起航的。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舰船,也有一部分是在这里建造的。

  这也是陶公公能从诸卫的船坞中,找到千料大船的制造手册。

  可是光有船,没有能够驾驶船的船长和水手,没有能够在海上作战的水师士兵,还是没办法打通和琉球的航线。

  苏泽说道:“卫所断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父子相继,家族传承的弊端。”

  “这海上作战之法,其实国初的时候各沿海卫所都是很擅长的,到了永乐年间也有不少善于指挥海战的大将。”

  “可是随着国朝承平日久,很多海上作战之法都在父子相传中断档,能在水上作战的卫所兵越来越少,能操帆驾船的也都当做家族传承的秘传,倒是沿海很多卫所的士族都没有下过海。”

  陶公公连点点头,他为了能让这二十艘战船动起来,也确实去过了很多沿海卫所,确实和苏泽说的这样。

  苏泽说道:“海上作战和陆上作战不同。陆地士卒入伍,只需要兵精粮足,几个月就能成军,再打上几场胜仗,就可以称之为精锐了。”

  “但是海军不同,海上作战需要先让士兵学习作战操典,还要配合在船上实训,非几个月就能成的。”

  陶公公这下子彻底苦了脸,若是按照苏泽的办法,等到一年的时间将水师训练出来,自己恐怕已经因为办事不利被发配到南京守陵了。

  不,去南京守陵都算是美差了,大概率去凤阳守祖陵。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也有一个速成的法子。”

  陶公公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希望,他立刻问道:“什么法子?”

  苏泽说道:“自从海贸断绝之后,漳州、福州、泉州这些港口,多了不少无业的水手。”

  陶公公眼睛一亮,他当然知道这些水手是哪里来的,这些都是那些长期从事走私贸易的海商家族培养的水手。

  陶公公本来也想要招募这些人,可是一方面这些人都是海上的老油子了,自己没有懂得军事的人管理,这些老油子甚至会拐了船投倭。

  苏泽说道:“但是这些水手只能用来驾船,不能用来作战。”

  陶公公连连点头,他问道:“那作战的士卒要从哪里招募呢?”

  苏泽直接说道:“这最好的士兵,就在公公手底下啊。”

  “杂家手底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