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松江府的棉布,苏州府的丝绸,苏南各地的商船运送不停,纷纷将货物运往南方。

  苏南这些大户害怕倭寇南下,所以尽快将库房中的存货清空换成银子。

  另外一方面,因为倭乱的消息,沿海的外国走私商怕江南受灾,影响今年明年的丝绸产量。

  南方的丝绸棉布收购价格大涨,这些大户也要趁着高价尽快出手。

  这些商人突然发现,似乎乖乖交钞关税,是一笔更加划算的买卖。

  且不说钞关是朝廷的关卡,普通匪徒不敢攻打,是个停船休息的好地方。

  那些情报对于商人也非常重要的,能够避开危险的路段,避免被抢劫的危险。

  而且运河漕运本身就是最快速的通航路线,只要交一次钞关税就能畅通无阻,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效率尤其重要。

  方望海惊喜的发现,那些苏南大户变得愿意交税了,这个月钞关税的收入蹭蹭蹭的往上涨。

  有了钱,方望海在沿途设置了更多的哨站提供清水和伙食供应,加强了整个运河沿岸的消息传递速度。

  方望海还按照苏泽的建议,在运河水道平缓的路段,雇佣附近农闲的百姓过来拉纤,也算在整个钞关税的服务中。

  方望海拿起运河航运图,野心在整个浙江都铺满钞关,进一步将整个大运河的南端控制在手里。

  但是方望海很快发现,自己手上的人才不够了。

  钞关税法这东西说起来简单,原理不过是完税抵扣,谈不上多么复杂。

  可实际上当这项工作铺开,核算钞关税的工作量飞快上涨,普通的吏员已经无法胜任如此繁杂的工作了。

  方望海也清楚,钞关税之所以能够逼迫商人交税,靠的就是“一次交税全程畅通”的宣传,若是路上重复征税,那商人肯定会想尽办法逃税。

  设卡收税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把这笔税收的明白,收的商人心服口服,收的地方官府能从钞关税中分担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随着钞关的数量从一座变成三座,以后可能会变成更多座,方望海已经感觉到了力不从心。

  说到底,再好的良法都需要人来执行,而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

  光是核查三座钞关送来的账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