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是让浙中士子同仇敌忾抗倭,苏解元刚刚一番话要比徐某准备的要更好,不愧是福建的解元郎。”

  徐渭真诚的对苏泽说道,反而让苏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史书上说徐渭虽通权术,知兵法,但是天性赤子,对人对事都非常真诚,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苏泽拱手说道:“苏某搅合了徐兄大事,实在有愧。”

  徐渭笑了笑说道:“无妨无妨,文会辩论本来就是畅所欲言,苏兄所说的徐某也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光是为了平定倭寇朝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想要反攻倭国本土,恐怕是力所未及啊。”

  苏泽只是笑笑,他当然没有指望以大明的拉胯实力能够进攻倭寇,重提“诸夏蛮夷论”,苏泽只不过是为了日后的事情打基础。

  见到苏泽没有继续说话,徐渭说道:

  “解元郎是要去南北二京入监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与好友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赶上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也是恰逢其会。”

  “解元公年轻轻轻就中举人,日后前途远大。”

  徐渭还有半句话没说,苏泽如今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朝堂的险恶,等他日后位列宰辅的时候,恐怕就没有这番少年意气了。

  徐渭想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如此意气飞扬,可十年科场毫无寸进,蹉跎了大把光阴,这也是为什么徐渭接受胡宗宪的邀请,他太需要一次“人生的胜利”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衢州文会后,徐某就会北上杭州协助胡巡抚抗倭,苏兄呢?”

  苏泽说道:“我等准备先去南京国子监报道,等入监之后再游历一番。”

  “那等苏兄去到杭州,徐某就在杭州扫榻欢迎苏兄了。”

  徐渭又说道:

  “这次文会是苏兄获胜,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苏兄要为衢州书院留下一副墨宝,这座勤修亭上的对联,就是阳明先生的墨宝。”

  苏泽走出亭子,只看到一副对联,笔迹苍劲有力:

  “一等人无思无欲,力学可至;

  两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这算是一副劝学的对联,内容是:

  要做世间第一等人物,只要努力修身减少自己的欲望,不作非分之想,只要下功夫就能达到。

  两件事一定要做到,不违天理,存仁爱之心,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