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

  韩历这个阴阳生水平确实不错,很快就规划出了一道省力的开工路线。

  “汝霖兄,真的要将这里淹了吗?这可都是上等的水田。”韩历看着外面的农田问道。

  苏泽点点头道:“黄家开垦的这些水田,都是从河床中挖的土,河床上的土壤富含腐蚀质,是最上等的土壤。”

  “五峰山后的这些田,都是从河道边上的沼泽开垦出来的,这些然沼泽原本是闽江的蓄水池,在涨水的时候能够蓄住河水,让闽江下游的水不会涨太高。”

  “但是这些大户加高了河堤,让上游的河水失去蓄水池,一旦下暴雨闽江下游就会泛滥。”

  “我看过县志,在成化年闽江十年才有一次泛滥的记录,但是到了本朝就变成了五年一次,三年一次,最近三年就泛滥了两次。”

  韩历家传阴阳生,也是学过一些堪舆知识的,他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原来如此,没想到河水泛滥和开田也有关系啊。”

  苏泽点点头道:

  “泛滥平原,就是文明孕育的起点。盘殷就发源于泛滥的殷水,而几乎所有古城都建立在大江大河边上。”

  苏泽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一副长江黄河的简单地图,然后点出几个城市来。

  众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围着苏泽听他讲课。

  这些日子大家已经习惯了苏泽突然开讲,而这些知识虽然科举不考,但是众人却一点都不想要错过,用陈朝源的话,这些都是“近乎于道”的大道理,也就是苏泽这样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大道理。

  “古之先民用泛滥的河水种植庄稼,才从渔猎中定居下来,有了耕种才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文明的火种。”

  “有了城市,自然要防止河水泛滥,先民学会拦河造坝,将河水束于河道中,可为何大江大河日益泛滥,洪灾的记录越来越多?”

  “我大明朝能推翻元朝,也是因为元朝水患严重,元相脱脱征集下百姓修黄河。”

  众茹头,这些年来大江大河经常泛滥,特别是黄河几乎是两三年一泛滥,年年都能听到洪灾的消息。

  苏泽又在地上画上了几个圆圈道:

  “史书中有云梦泽、大泽,这些大泽为何消失,就是先民们围河开田,而原本这些大泽就有蓄养河水,在泛滥期间承担蓄水池的作用。”

  “现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