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还没有连载全,求一份全文回去,这都算是有良心的出版商人了。

  没良心的出版商人,搜集市面上牡丹亭的戏文,然后回去找人胡乱写一通,凑成一本书出版赚钱。

  苏泽摆出一副商人谈价格的样子,倒是让汪道昆非常的意外。

  “汝霖兄对于卖书并不抵触啊?”

  苏泽说道:“有什么好抵触的,买卖之事本来就是双方自愿顺势而为的,伯玉兄愿意买,我自然是愿意卖了。”

  苏泽又说道:“伯玉兄愿意出钱买,那就是欣赏我的戏文,既是知音,又何羞谈钱呢?”

  汪道昆哈哈大笑,倒是觉得苏泽是个妙人。

  这年头南直隶徽州地区可是商业气氛非常浓郁,徽州商人也是名扬天下的。

  汪道昆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商业的事情并不抵触,苏泽这么说反而对了他的胃口。

  苏泽看到上门的肥羊,立刻说道:“要价五百两,但是在《拍案惊奇》连载完之前,不得贩到福建来,如何?”

  汪道昆反而倒是觉得苏泽的开价低了。

  想当年他科举中进士,就有福建的书商上来求文,那时候开价就是一篇五十两银子。

  苏泽这一套五十二折的《牡丹亭》买断价才五百两银子,可以说是相当便宜了。

  汪道昆立刻让门外的书童掏钱,苏泽看到他能一口气掏出五百两银子,更觉得这是土豪。

  既然别人掏了钱,苏泽也更愿意和他攀谈几句。

  苏泽将誊抄好的《牡丹亭》全文递给汪道昆,只看到他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

  汪道昆号称有明一代最高产博学的杂学家,他三岁就能读唐诗,五岁就能背诵,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是典型的大明顶尖做题家。

  而他一生做散文百篇,诗歌更是高达千篇,又通曲律作戏剧,有五篇杂剧都传到了后世,可以说是涉猎非常广泛了。

  汪道昆的阅读速度相当快,很快就翻完了全套戏文,他意犹未尽的说道:

  “有此珍馐,日后怕是再也读不进戏文了!”

  苏泽心想“不至于不至于”,算算日子,汤显祖已经九岁了,如果自己不继续抄的话,等汤显祖长大,您老兄应该能活着看到他的戏文。

  汪道昆合上书说道:“我幼年曾经也想钻研曲艺,可是被父祖所阻止,终是没有走上这条道路,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