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学,可能十几年都出不了一个秀才,我们侯官林氏除了本宗的社学,其余支脉的社学都停办了。”

  社学,就是宗社办的学堂,林家这样的大家族会聘请塾师,让族中适龄的子弟开蒙读书。

  侯官县林氏是出过进士的大家族,是福建有名的书香世家,只可惜林清材这一支是分出来的支脉,迁往南平县居住的,至今连一个举人都没出过。

  苏泽拿过一支笔,开始记录下来:“林兄,那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呢?”

  林清材说道:“大家族延请名师,官宦人家的私塾,福州府和泉州府那些大家族,甚至还有请致仕的进士来讲课的,又怎么比得过啊。”

  “苏兄你看了没有,这些年来中举的,都是以福州府和泉州府的居多,再下来就是兴化府,而解元年年都是出自福州府。”

  林清材叹息一声说道:“其实对我们这些小家族的子弟,能中个秀才就谢天谢地了,可能会寒窗苦读几年考一考举人,进士是完全不敢想了。”

  “所以这些年来,那些小家族也日渐消了科举的念头,族中子弟也日渐不读书了。”

  苏泽将这些记录下来,若是要做乡野调查,这倒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大族子弟进学早,教育资源丰厚,自然更容易考上科举。

  而考上之后又能有更多的资源,反过来反哺家族,于是形成了侯官林氏这样的科举大族。

  南方还有经济优势,北方科举干脆被一些大家族垄断了,出过一门几进士的科举神话,这背后都是阶层固化的影响。

  苏泽问道:“这些寒门子弟不读书,他们以什么为生”

  林清材对此非常的熟悉了,他家就是那种小地主,他立刻说道:

  “帮着家里打理田产土地呗,城中如果有产业的就进城打理产业,不过这些年进城的日渐少了。”

  “这是为何?”

  林清材笑了笑说道:“还不是怕城里这个销金窟,把人学坏了。不少小家族子弟进了城,就沉迷于青楼和赌坊,赔了家里的产业,如今这些人家的弟子多是留在家中打理田产。”

  苏泽记录下来,“失去阶层晋升梦想的小地主阶层日渐堕落。”

  林清材又说道:“不过如今南平城内商人子弟读书的日渐多了,另外一些在县城谋生的,比如状师、算秀才,还有邵氏医馆这种医家子弟,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