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元朝不缺呢?

  元朝本身就以贸易立国,而南宋海贸也非常的昌盛,中华丰富的产品可以出口创汇,换来大量的银和铜回来。

  但是大明朝从洪武年开始海禁政策,几乎断绝了海外银钱的输入,缺乏货币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在缺乏货币的大背景下,寻找替代品的想法自然产生了,于是大明宝钞应运而生。

  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中,宝钞这种信用货币是进步的体现。

  可实际上,大明宝钞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它更像是官府发行的一种福利券或者购买券。

  最典型的,就是官府可以用宝钞来买你的东西,官府可以用宝钞来换你的银子和铜钱,但是你不能拿着宝钞向官府换铜钱和银子。

  平心而论,洪武朝的宝钞还是受到控制的,贬值的不算太厉害,至少没到废纸的地步。

  那时候宝钞还算是有些信誉,民间也还能流通。

  其实不流通也没办法,当时朝廷支付给烧盐的灶户,养马的马户的钱全部都是宝钞,那时候支付给官员的俸禄也都是宝钞,伱不用宝钞也没有别的用啊。

  虽然宝钞也在贬值,但是好歹还能用,洪武一朝也就凑合着用了下去。

  可是到了永乐年,宝钞就迅速贬值为了废纸。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朱棣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开始了很多国家性的工程和大型征战,比如迁都修建故宫,编写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还有对蒙古等周边草原势力的征战。

  诚然,这些对于国家是有益处的,但是现实问题一直存在,如何在朱元璋规定的不增加赋税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财政收入不增加的基础上,支撑这么多的大型工程和战争呢?

  答案自然是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印钱!

  无节制的印钱开始之后,宝钞迅速贬值到了连废纸都不如的地步,民间也不傻,宝钞一天一个价,买东西都要论斤称,谁还愿意接受宝钞啊。

  在永乐后期也曾经试图挽救宝钞,进行过救抄运动,比如强制使用宝钞,比如发行更大面额的宝钞,可毫无意外的都失败了。

  经过两朝的折腾,宝钞眼看是救不活了,就连官员都拒绝领宝钞做俸禄,大明朝的货币体系只能重新回到了铜钱和银这两条路上。

  可是在推行宝钞的时候,朱元璋曾经发布过“禁钱令”,就是为了保证宝钞的流通,禁止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