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手,完全可以用弓箭手来代替。

  这也不是说戚继光军事思想落后,而是这个时代的东西方军事家们,都是将火器当做弓箭手来用的。

  包括林默珺在内,都将鸟铳手作为军队的火力补充来使用的,并不认为鸟铳手可以单独作战。

  其实这时候东西方都是一样的,在西方火枪手一开始使用的时候,也是作为长弓手的替代品使用的。

  在西方火枪手一开始也是和长枪手配合使用的,长枪手保护火枪手,火枪手在后方射击。

  只有经过无数次战斗的总结后,中西方的军事家们才发现,火枪手这个兵种完全可以取代其他步兵,成为单独的兵种。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适合火枪手的战术来。

  不过这些还只是大道理,就好比苏泽已经修炼了上等的内功秘籍,但是依然需要每日修炼武学招数,才能将内功发挥出来。

  而发挥近代化的火枪兵威力的武学招数,就是大明朝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的算学。

  平心而论,大明朝的数学衰退,倒是和老朱家没什么关系。

  元末动乱导致大明朝的很多技术出现了断层,算学是其中断层最严重的了。

  这一点也体现在历法上,元代郭守敬修的《授时历》,大明朝只是改了一个名字叫做《大统历》,然后就这样凑合用到了明末。

  要知道历法这个东西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修一下的,要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气象、天文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大,而历法最重要的职能,指导农耕就会出现偏差,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

  要知道历朝历代,凡是安定下来就要重修历法,唐宋元都能修历,但是唯独大明朝一直到了明末了,才搞出来了一个《时宪历》来。

  更尴尬的地方是,这个明末的《时宪历》还是在西洋传教士汤若望主导下编写的。

  大明朝在数学上的技术断层由此可见。

  而要发挥火器战斗力的最重要“招数”,就是数学了,因为数学上的断层,虽然明清都装备了火器,但是这些火器只是单纯的技术革命,并没有引起战争学说的进步。

  看着靶场上七十个鸟铳手,苏泽首先将将他们以十人为一组,然后一组一组的开始打靶射击。

  苏泽则拿出纸,开始记录他们打靶的结果。

  林默珺凑到苏泽边上,却看到他写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