炷香后,校场上开始了操练。

    周世显一声大红军服笔挺,默然肃立,手中掐着一块怀表,对新兵融入凤威营的速度很满意。

    一支铁军,一支精兵一旦形成了军魂,新兵便很容易融入。

    他也并没有从关中子弟里招兵,这个时代的大明百姓乡土意思太浓了,极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为了朝廷去打仗。

    除非是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了。

    故此凤威营新卒,大部分还是西安附近逃难的灾民里,招来的山东子弟,也有少部分逃到关内的辽东子弟。这些大明子弟多数和建虏有着血海深仇,上了阵用不着动员,一个个嗷嗷叫着往前冲。

    他成军的速度也快,将凤威营老底子打散了,士卒升棚长,棚长升哨长,哨长升营官……

    一眨眼,几乎是变戏法一般,从五百精兵变成了两千人马。

    周世显扩军的速度不快,然而能进凤威营的,个个都是这个时代,大明子弟中的佼佼者。

    魂,这是军魂,军魂不散,凤威营不死!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短短一个月,周世显完成了扩军,训练,又开始张罗新式火药,整个人忙的脚不沾地。

    同时间,和京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关中,山西的粮食进了京,京城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只是漕运还没有恢复,人口仍在大量流失。

    京城百官,皇亲国戚趁着机会,大举向江南迁徙。

    骆养性派人送来了出产自渤海湾的高纯度硫磺,同时捎来了周国辅的家书,周国辅在信中大骂那些不思报国,只想着苟安江南的京城土豪。

    崇祯帝气疯了,让锦衣卫动手抓了一些,可于事无补,还险些被雪片一般的弹劾淹死了。

    大营中,静夜如水。

    周世显手中最后一份家书,是公主送来的,字迹娟秀,虽无只字片语的思念之情,却温情绵绵。

    良久无语,外头响起轻柔脚步声。

    孙怡人竟换上了一身水绿长裙,出现在门外,正探头探脑的往里头张望,腮帮子气的鼓鼓的。

    周世显哑然,这段日子他忙着练兵,哪里还顾得上她。

    瞧见姑娘家一脸气愤,不禁莞尔:“进来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