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破旧的东城大致拆除完毕,本该成为流民的二十万河南,山东百姓渐渐适应了工地上的日子。

    这些人和凤威军的工匠营,辎重营每天朝夕相处,学会了各种建筑技艺,很快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代建筑工匠。

    这些建筑工匠掌握了石匠,瓦匠,木匠的手艺,吃喝不愁了,多数也不愿意回乡种地了。

    少部分技艺出众的工匠,加入了凤威军工匠营,大部分和大明皇家商号签订了雇佣合同,成为一支专业的施工队。

    另有少部分年纪大的,难舍故土,水灾过后回到了乡里,又将这些技艺传播了出去。

    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在大明的土地上发生了。

    午后,慈云寺大营。

    一场骤雨不期而至,窗外雨打芭蕉,门内读书声朗朗。

    “勾三股四弦五。”

    周世显把讲武堂从密云搬到了慈云寺,趁着部队休整,发展的良机,在凤威军的下级军官,优秀士兵里来了个轮训。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举起地球,何为地球?”

    没有教授,周世显只好抽空亲自上课。

    “克里斯托佛哥伦布,意大利人……”

    缓缓在厅中踱着步子,周世显侃侃而谈,于是乎,年轻的凤威军军官们第一次知道了地球是圆的。

    坐在第一排的赫然是大明太子朱慈烺,太子烦透了道德文章,时常在锦衣卫的接应下从宫里偷偷溜出来。

    太子眼睛亮闪闪的,忽然将手高高举起,问道:“姐夫,为何这些道理都是西洋人发现的?”

    “嗯?”

    这问题竟然将周世显问住了。

    “这……”

    周世显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笑了笑:“因为呀,咱大明的读书人喜欢做鸵鸟。”

    “啥是鸵鸟?”

    “呃。”

    也对,大明人的脚步从未到过澳洲,自然不知道鸵鸟是啥,虽然澳洲和大明同在亚洲。

    “鸵鸟……”

    周世显摸了摸头,小孩子的好奇心可真重。

    东宫,死一般寂静。

    太子逃课,时间长了翰林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