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眼,也缓缓落座。

“听槐诗会创立已有五载,遥想当年,陆某也如在座诸位般,意气风发”

一大段显然是早就想好的开场白后,陆敦信开始讲述,诗会的规矩。

无非就是他来出题,众人一同作诗,由在场的三位官员评判。

得到评价最高的,可以得到魁首之名。

“索性慕白姑娘还没到,陆某且出一题,附庸一番!”

他看到茅屋外,生着一片青竹,笑道:“诸位,便以竹为题,如何?”

众人纷纷低头揣摩,有心在三位大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就算得不到三位大人的青睐,一会等慕白姑娘来了,也能出一番风头。

李二第三次看向柳白,这次,他努了努嘴。

意思大概是‘该到你出手了’。

柳白撇了撇嘴,意思是说‘没兴趣’。

贞观年还流行着‘赋’和‘骈文’,诗词之类的对偶句,属于新派的学问。

严格来说,几乎没有人擅长此道。

一直等二十年后的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成年之后,才真正成为主流的风尚。

若非柳白在其中横插一脚,估计很多读书人,连听都没听过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之类的格调。

这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哪里来的灵感?

一个个想破了脑袋,也没憋出几个字来。

陆敦信看向李二,道:“不知这位先生,可有佳句?”

李二第四次看向柳白。

目光之中,包含着几分求救的意味。

柳白暗暗叹了一口气。

不出头不行了。

他倒不是怕李二丢人。

只是担心,若是李二生气,以后为难陆敦信,该怎么办?

跟老陆的交情不错,总不能眼瞅着小陆送死吧?

他慢慢站起来,道:“我家先生曾有一段对偶句,还请陆大人鉴赏!”

陆敦信眼睛一亮,道:“洗耳恭听!”

以‘竹’为题的诗句,没有能超过郑燮的《竹石》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此间诗词,多是歌功颂德,亦或是缅怀古人。

‘咏物诗’是第一次出现。

对于他们这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诗人’而言,无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