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危险,柳白也不当回事。

李二的身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且当个免费保镖使几天,不算过分。

没人伺候,柳白也就懒得带茶具之类的东西。

李二渴得不行,厚着脸皮,想要跟那几个年轻后生,蹭杯凉茶喝喝。

后生们倒也好客。

一个白白静静,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子,将随身携带的竹筒,交给李二。

“这位先生一看便是饱读诗书之人,听口音,似是关中人士?”

李二打开竹筒,闻到里边有一股梅子香,顿时食指大动。

“某家的确关中人士,此番不远千里,便是来朝圣王右军的!”

仅此一句话,顿时让年轻后生们,把李二引为知己。

王羲之,是越州的骄傲。

一首《兰亭集序》,道尽千古风流。

这么一说,仿佛在夸赞他们的长辈一般。

“那么这位兄台”

一个头戴纶巾,胳膊下夹着一顶纸伞的后生,冲柳白拱了拱手。

柳白也笑吟吟的一拱手,道:“在下姓柳,同为关中人士!”

聊聊天,柳白把这几个后生的底细,摸了个通透。

这几人,都是听槐堂的学生,趁着课余时间,来山间踏青。

似乎,在山顶的大禹陵旁,还有一个由听槐堂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的诗会。

“听槐诗会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诗词韵律繁杂,像古时的赋、今时的诗、还有近几年的长短句,都可在其中一较高下,以诗词论英雄,胜者可得长宗先生的亲笔题词!”

几个后生的言语之中,透着对王弘直无限的崇敬之情。

李二听完,顿时来了兴致。

他是历朝历代皇帝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

既然隐藏了身份,跑出来潇洒,自然要参与参与风流之事。

尤其是听说,听槐诗会上,连艳满江南的玉琉画舫,都派了今年的花魁前来,更是眼睛一亮!

玉琉画舫,算是江南的特色。

本是在金陵的淮河之畔。

与长安城的春风阁并驾齐驱。

而花魁,则是纯粹由玉琉画舫掀起来的风尚。

每年选出的两位花魁,无不是国色天香。

相比之下,春风阁就少了几分花样。

柳白也很好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