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发乱得像是被人糟蹋过,远远的都能闻见一股子汗馊味。

这么一群人,乍一离开皇宫,顿时像脱了缰的野狗一样,散布开来。

无论是卖锅盔的,还是卖包子的,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在一瞬间被抢光了!

做小买卖的老百姓们,欲哭无泪。

想高喊一声‘抢劫’,却又不敢。

他们看得清清楚楚,长安府衙、兵马司、巡城司的主事老爷们,就混在这群饿鬼之中、

一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珠子,满大街找早点。

不知是哪个衙门的官员,跑得稍微慢了一点。

几个卖吃食的小贩,已经被抢光了。

一个老汉刚刚抬出一缸羊奶来,还没来得及吆喝一声,就被人推开。

那官员一脑袋扎进缸里,痛饮了一番,才算是救了命。

卖醪糟、卖馄饨、甚至于最近流行卖糕饼的,都没能幸免于难。

红袍官员们如同犁庭扫穴一般,短短时间,被朱雀大街‘清缴’一空!

吓得刚刚开业的商户们,赶忙把门窗都销死了。

官老爷们集体出动抢劫?

这倒是新鲜。

昨天晚上,长安城的人都听见那一声声鬼叫了。

莫非,官老爷们都中邪了?

朱雀大街上,距离皇宫最近的一段,只有一间报亭,没有被人扫荡过。

报亭的主人开门之后,照往常一样,把新鲜出炉,还热热乎乎的本期《致知》,摆在报亭门口的大桌子上。

自从《致知》的名气打出去之后,已经从一月两刊,变成了一月四刊,到现在,又变成了三日一刊。

饶是如此,也满足不了大唐百姓们,对于《致知》的热爱。

在很多边远地带,《致知》已经成为了官员和学子们的必读之物。

就算在文化宝地的河东河北一带,《致知》也是最为流行之物。

除了学子们,普通老百姓也几乎人手一本。

只有看过《致知》,才知道朝廷的最新政策,免得被当地官员忽悠。

若是自家吃了亏,就拿着《致知》去公堂上,跟官老爷对峙!

《致知》,就是证据!

换成往常,在最为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只要《致知》一摆出来,就会立刻遭到哄抢。

可今天,实在是太诡异了!

官老爷们一个个跟中邪了似的。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