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王崇基去哪不行?

非去青楼!

去青楼也就罢了,还偏偏让王珪给碰见了!

老子和儿子逛一家青楼,传出去之后,王家的脸面算是被丢得一点不剩了。

怪不得王珪那么生气。

想起长孙冲的样子,柳白感觉,自己还真有那么一点同情他了

第74章:王羲之的《平安帖》,坑坑坑

经长孙冲的手,从王家夺来了五万亩良田,加上道门的三万亩,就是足足八万亩!

之前,柳家的农田大部分在泾阳县和周边的几个县城,在三原县境内的,不过区区几千亩罢了。

而现在,柳家却一跃成为三原县最大的地主!

十八万亩良田,虽然还远远比不上皇室和五姓世家,但也非同小可了。

要知道,这十八万亩良田,都在长安周边,拱卫皇都之地,可谓寸土寸金!

就算是房玄龄他们这样的朝中大佬,也不一定能在长安周边,置下这么多的农田!

第二天一大早,柳白就动身前往泾阳县衙。

田契到手了不假,但上边的名字,却还不是柳白,必须要经过官府核查,登记入册之后,才算真正归入柳白名下。

泾阳县衙!

听说柳白来了,韩同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冲到大门口去迎接。

年底正是吏部考核官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如果考评为中上的话,最少也要升迁半级。

而赋税,恰恰是考核官员最重要的指标。

这一年下来,柳家给泾阳县交的税,比其他人加起来还多!

韩同见到柳白,自然像见到亲爹一样美滋滋的。

更何况,他早已经把柳白视为靠山。

虽然这个靠山似乎并不爱搭理自己,但也终究是靠山。

前途比脸面重要太多了

“几日不见,下官可是想死公子了!”

坐在大厅里,柳白听见韩同这句话,心里一阵恶寒。

他直接拿出一沓子田契,毫不客气的说道:“你把这些农田都转到柳家名下,手脚麻利点!”

这种态度,不仅没有让韩同恐惧或者生气,相反,他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公子终于把我当成自己人了!”韩同在心中呐喊。

也只有对待自己人,才不用讲究礼数。

越不客气,就表示越信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