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房玄龄等人,都能看出刊物的价值,李二没理由想不到。

“这几个学生,倒是颇有眼光普通百姓也能把文章,发表在《致知》之上?”

怀恩一点头,道:“回陛下的话,书院组织了一个评审会,除了上官仪他们几个发起人之外,还有王先生、虞大人、高大人,以及数位书院的大儒,只有经过评审,才可刊登在《致知》之上!”

也不知李二想起了什么,脸上挂着玩味的笑容,从桌子上拽过一张纸。

“接着研墨!”

第389章 咱们要不要问问...柳大哥的意见?

《致知》的发行量,并不像上官仪等人想象之中的好。

书院拥有自己的印书作坊,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有大儒坐镇,质量也有保障。

但奈何,老百姓们不买账

一群年轻人,坐在新批下来的办公室里,全都愁眉苦脸。

来济一向憋不住事,苦恼的揪着头发道:“再这么下去,《致知》就要黄了”

上官仪唉声叹气了半天,道:“我是豁出去这学期的成绩,央求虞先生答应,将我写的故事刊登在《致知》之上,谁能想到,最后就卖出几百本”

他用双手捂着脸,又道:“若是让先生知道,我期末就不好过了!”

他们致力于做一种老百姓都能看的读物。

几百本的销量,的确是太少了。

况且,虞世南他们对上官仪编写的故事,有很大的期待。

就想着靠这个故事,把道门的影响力提高一些,引起佛道之前的冲突了。

李恪幽幽的说道:“这三百多本里,有多一半都是咱们书院学生买的,加上虞先生他们,最后落在百姓手里的,也只有几十本罢了”

这群人里,马周和李延寿的年纪要大上一些,也最沉稳。

两人沉吟良久,李延寿站起来,道:“当务之急,并非是提高《致知》上那些文章的质量,而是要想办法,如何把名气打出去!”

马周微微颔首,“延寿兄说的有道理,要需要有一个名气极大之人,帮咱们一把!”

来济眼睛一亮道:“是不是可以接着找虞先生他们帮忙?”

马周摇了摇头,“《致知》是咱们的心血,诞生于书院,却并不从属于书院,想必虞先生他们,也不愿意插手其中!”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既然《致知》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