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县令,先留在良乡,以后对他大有用处,如果田畴不愿意留下也可以,另外再安排。

    但是无论愿不愿意,田畴也要把制盐的那些东西,全部烧毁,再帮他告诉甄俨,暂时不会制盐,至于以后卖不卖盐,以后再说。

    目送着传信的人,离开管子城去良乡,杨昭就跟上公孙瓒赶路,但是有一种预感,这次离开,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回生活了那么久的良乡。

    那是他穿越之后,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

    跟随在公孙瓒身边,走了大概五天,他们终于来到蓟县。

    蓟县是幽州的治所。

    幽州刺史孔融,就在这里办公。

    普通士兵只能在城外的军营驻扎,杨昭安排好了营地的事情,就和公孙瓒进城见孔融。

    关于杨昭的事情,以及平定乱贼所做的一切,早就有人送回蓟县给孔融,他们刚走进刺史府,就看到孔融已经在等待了。

    “见过刺史!”

    杨昭和公孙瓒他们,齐声说道。

    再作揖一礼。

    “诸位不用多礼!”

    孔融的目光一转,落在杨昭身上,笑道:“这位一定是杨明光,子干在书信里就把明光的事情都告诉我,此次能平乱,全靠明光。”

    杨昭客气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能平乱逆贼,是全部将士的功劳,非我一人。”

    “说得好!”

    孔融很欣赏,杨昭在这个时候,还能不居功,又道:“明光的事情,我已写成奏章,让人送去洛阳,再过段时间,等陛下的诏令下来,我们大概能一起回洛阳。”

    “使君也要回洛阳?”

    公孙瓒好奇地问。

    孔融点头道:“张举和张纯造反,我未能提前察觉,导致公綦稠校尉战败,是我的失职,陛下已经决定,再调任大宗正刘虞为幽州刺史,我也要回洛阳,另外有任命,所幸有明光,否则我还有可能被问罪。”

    杨昭记得,张举的叛乱后,刘虞再任幽州刺史。

    至于孔融,应该是先回洛阳,然后被董卓弄去北海,为北海相。

    这些还在原本的轨迹上,没有被杨昭改变太多,那么接下来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