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时期的世家士族,相当于一个过渡作用。

    “庶族?”

    卢植和蔡邕相视一眼。

    他们都不理解,为何杨昭会认为,庶族会走上来,取代士族。

    杨昭明白自己说的有点多了,补充道:“我不过是胡乱猜测,所说的,都是来了洛阳之后,根据所见所闻,自己判断的结果,老师和蔡先生认为不妥,请两位责罚。”

    “不,你说得很对。”

    “这是我们大汉的弊端,还是最大的弊端。”

    “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弊端。”

    蔡邕没有生气,反而赞同杨昭的见解。

    他越来越羡慕卢植,虽然杨昭出身比较低,但所思所想,比很多世家子弟的都要有深度。

    卢植依旧叮嘱道:“类似的话,明光千万不要再对其他人说起。”

    “学生明白。”

    杨昭当然知道,不能对外说出去。

    否则,他会成为那些世家的公敌。

    卢植又道:“我们本想试一试明光的能力,但现在更像被明光反过来教导。”

    闻言,蔡邕也笑了。

    他们置身世家之中,所看所能想到的,自然没有杨昭这个世家局外人的多。

    “想到明光快要离开洛阳,远赴北境,我实在舍不得。”

    蔡邕恶习道。

    卢植现在也不想让杨昭离开,想要留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

    杨昭只好说道:“学生的心思,在疆场上,如能活着,保家卫国,如战死,马革裹尸,无悔无憾。”

    “好!”

    卢植和蔡邕同时表示赞赏。

    好一个马革裹尸!

    今天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他们二人对杨昭的认知和评价,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心里叹服不已。

    接下来,蔡邕把他们留下,继续议论其他。

    将近傍晚,他们才回去卢家。

    “明光当县令的事情,真的遭到不少人阻挠,都是那天庆功宴上,对你有所不满的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