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就行。

    他们连曲辕犁也推广了,动作很快。

    杨昭又问道:“能看到改良之后,对农作物的效果了?”

    李儒摇了摇头道:“现在作物正常生长,百姓们也能正常播种,种植的不只是高粱,小麦也能存活,但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等到作物成长后,和到了收成的时期,才能看出来。”

    屯田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没有那么容易看到收益,杨昭暂时放下这个念头,又问:“最近郡里有没有其他难处理的问题?”

    他们相视一眼,叹了口气。

    这个表现,说明有问题存在。

    “怎么了?”杨昭又问。

    “世家的问题。”

    李儒解释说道:“在北海有一个郑家,他算是郡里最大的家族,掌握住北海大部分田地,还有粮食等,我们要屯田,单纯的开垦还不够,无主荒地之所以无主,是因为太贫瘠了,我们的沤肥用在那些贫地上,效果依旧不大。”

    贾诩无奈地补充道:“北海的良田、肥田,基本掌握在郑家手中,我和文优,曾和郑家接触过,希望郑家能廉价租出一部分田地给我们屯田,郑家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漫天要价。”

    又是世家!

    杨昭皱起眉头。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有世家和自己作对。

    杨昭也知道自己出身低微,没有后台,部下的人大多出自寒门,比如贾诩他们,去见那个郑家的人,对方根本就瞧不起。

    换作以前名士孔融在北海,那个郑家估计不敢吭声。

    世家也是欺软怕硬的货色。

    不管杨昭的名气有多大,在他们看来,还是能随便拿捏。

    “这个郑家,还在北海范围内,刻意抬升了粮价,升得虽然不多,但对百姓有一定的影响,又像是警告,或者威胁我们,想杀一杀主公的威风。”贾诩继续说道。

    杨昭说道:“看来天下的世家,大部分都想和我过不去,小小一个郑家也不例外。”

    李儒问道:“主公准备如何处置郑家?”

    杨昭想到制盐的事情,道:“现在还不急,再过段时间,我亲自拜访那个郑家,到了那个时候,由不得他不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