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道:“我们走吧。”

    他们又一次来到刺史府上。

    这个晚宴,宴请的,不只是杨昭。

    还有其他客人。

    杨昭进门后,只见里面坐满了人,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

    “杨太守来了。”

    焦和看到他进来的时候,十分热情地亲自来邀请,又把杨昭介绍给在座的众人。

    他们当然听说过杨昭。

    无论是北邙山救驾,还是讨伐董卓。

    杨昭在其中大出风头,声名远扬。

    听过的人,比没有听过的还要多。

    但是杨昭看的出来,在场的都是读书人,全部是士人。

    杨昭什么出身?

    无论地位和声望再高,还是乡勇匹夫一个,那些士人对于杨昭,随意地点头,态度有些傲慢,像是瞧不起一个匹夫。

    杨昭看了一眼焦和,心想今晚的晚宴,不会又是那种嘲讽、打脸的老套路吧?

    “杨太守,请坐!”焦和又道。

    杨昭心里想着,随便坐在一旁。

    焦和又道:“来人,上酒菜!”

    一会后,数十个侍女,将今天晚宴的酒菜端上来。

    晚宴还是很丰富。

    众人吃喝了一会,一个士人突然说道:“听说杨太守出身乡勇?”

    此话一出,众人的目光,同时集中在杨昭身上。

    “乡勇出身,能有今天的地位,佩服!”焦和附和说道。

    杨昭只好微微点头,等这个人继续说下去。

    那个士人又道:“我曾听说,当年杨太守写了一首诗,震慑全场,但是具体诗句,好像没多少流传在外。”

    当时杨昭写在一张案桌上,事后案桌直接碎了。

    他写的诗,又是杀气腾腾,没多少人敢直视。

    庆功宴上能记下来的人不多,也许只记得其中几句,但以古代的通讯条件,得不到怎么传播。

    那首凉州词,被甄俨用来宣传蒲桃酒和夜光杯,蔡邕和卢植虽然知道,但没有刻意宣扬,知道的人不多。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