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值钱,更买不起粮食。

    “我认为征兵可以继续,我们现在的粮食,还能支持征兵。”

    杨昭对于兵力比较依赖,军费的支出不会减少,有兵了才有安全感。

    现在他和甄氏互利合作,就算粮草不足,还有甄氏作为后盾,能支撑一段时间,然后尽快把盐碱地治理好,补上粮食这块短板。

    贾诩赞同道:“兵是必须要征,如果不征兵,我们很难发展下去,也难以应对外部的压力,但是在军费上面,我认为有一个方面需要调整。”

    杨昭道:“文和请说!”

    贾诩说道:“就是抚恤问题。”

    “主公制定的抚恤策略,以后对军费的消耗会很大。”

    李儒也想调整这一点,很赞同贾诩的提议。

    对于阵亡、因伤退役士兵抚恤金的发放,很多诸侯都会做,但他们只给一次,给完就算了,杨昭的做法,是每年都给,并且每年给的,比别人,包括朝廷一次给的都要多。

    以前在良乡、在洛阳,人少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

    现在发展起来,人越来越多,每年都得支出一笔抚恤金,很拖他们的后腿。

    “现在领抚恤的家庭,还不是很多,适当地做出调整,降低抚恤的水平,是最合适的。”

    贾诩继续说道:“以后主公的兵力会越来越多,打仗阵亡的士兵多了,给的抚恤数目会很庞大,万一我们承受不过来,降低了标准,领取抚恤的人习惯高标准的,降低之后容易导致民心不稳。”

    杨昭眉头一皱。

    可以理解贾诩这番话。

    比如你一直资助一个人,每个月给他三千块,给了一段时间后,你的资金出现困难,给不起三千,只能给一千五,甚至不给,那个人不会感激你,反而会怨恨你。

    贾诩的说法,与此同理。

    杨昭当时考虑的没有那么多,只是想拉拢部分幽州的人心,方便图谋大事。

    随着发展的进行,暴露出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你们认为,该如何调整?”

    杨昭问道。

    李儒建议道:“和天下诸侯一样,一次性给所有抚恤,情愿多给一些,也不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