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

    其实当看到那书册和文章后,韩非就已经命人向儒家捎信了。只是后来才知道,这文章已经在天下传颂了。

    得知此事他到没有觉得自己多此一举,只是感慨那郑泽早有准备。

    “韩兄似乎并不惊讶?”对于韩非的反应,张良倒是有些惊讶。

    闻言,韩非摇了摇头,“子房啊,不仅仅是儒家,也许墨家、道家以及百家中其他门派也会来新郑,过段时间就热闹啦!”

    听到韩非的猜测,张良目光一闪,“是因为那书册……纸?”

    韩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许不仅仅是书册,还有一种印字之法。郑先生显露出来的东西,《战国策》排在最末。”

    不需要韩非提醒,张良就想到那价格低廉的纸和猜测的印字之法所带来的利益和影响。

    他看向韩非,“那韩兄你就不想……”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家都在新郑,又接触过那位郑先生,何不提前将局势定下?

    只见韩非摇了摇头,“此物一出便在七国流传,子房觉得,郑先生没有一点打算?”

    他没说的是,百家还没有下场,真要谋划那两样东西,得有坐庄的底气。

    刚会韩国根基不稳的他,显然还不够。

    没看到就连把持朝政的夜幕,也只是对郑泽多番试探,而不是如以往一样霸道出手。

    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一举成擒,将局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是中间出了纰漏,夜幕也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张良点了点头,他不是愚笨,只是相比于在外求学多年的韩非,尚少一些阅历。

    “这郑先生,还真是一个奇人啊!”他感慨道。

    闻言,韩非笑了笑,“子房之才,或许也不逊于他。”

    张良摇了摇头,他也不是无端感慨,从衣服里再次拿出一本簿册,递给韩非。

    “说郑先生乃奇人,是因我又在行商手中买了一本书。”他解释道。

    “哦?”看着面前的簿册,韩非挑了挑眉,“郑先生又写了什么?”

    他接过簿册,看了眼上面,依旧是三个字。

    张良摇了摇头,“尚不确定是郑先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