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步,四处张望,将一切都尽收眼底。

    那一双鹰眼精光四射,极具压迫感,看到哪里,哪里的百姓便不自觉地低下头。

    “臣初为县令时,城中人口不足五万,如今已到了二十一万之数。”

    科学家在汇报数据。

    秦朝时期,一个县城的人口要是超过十万,就是绝对的大县。大多是一个郡的首县,也叫郡治,即郡守处理政务的县。

    设郡县时,韩地只设了一个郡,便是新郑。

    新郑郡的首县则是新郑县,郡守强便在此理事。

    这次韩地之行,嬴政也到过郡治新郑县,郡守强汇报称新郑人口总数在十一万。

    “二十一万。

    “三个月,将人口从五万增至二十一万,翻了四倍有余,比新郑还要多了十万,你是如何做到的。”

    一郡之内,一县人口超过了郡治虽然不多,却也不那么少,不算稀奇。

    但那都是略微超过,像宜阳这般,超了新郑十万,接近两倍数目,这就很离谱了,更别说还是从五万提上来的。

    之前始皇帝走访过的所有县城,除了新郑,人口数大都在七八万左右,一个过十万的都没有。

    在科技不先进的秦朝,人就是劳动力,一个城人越多,意味着发展潜力越大。

    “盖因韩地富者寡,而贫者多。”

    科学家的声音平平淡淡。

    “此话何解。”

    始皇帝不明所以。

    他问的是人口怎么提上来的,和贫富有什么关系。

    “臣有一条政令,入宜阳的百姓皆有聊以果腹的饭食,可安一身的宿地。臣从未对人口之事上心,然宜阳人口日益增多。”

    始皇帝明悟道:

    “原来如此,各地贫民尽皆入了宜阳,朕就说怎么各县城不见乞者,人口除了新郑,没有一个过十万之数。”

    科学家的声音依旧平淡。

    “不,入宜阳的贫民是少数,大部分都死在了野外。陛下车队能在韩地畅通无阻,一日之间连跨数县,食不果腹的贫民却是不能。两县的距离,陛下车队半日可过,但他们却走到死也到不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