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文书,他先不动声色的让他的臣属先告退。

    诸多臣属见刘巴面露不豫的前来,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所以在诸葛亮的命令之下,他们马上纷纷退出议事厅之中。

    等旁人都离开之后,刘巴手持文书来到诸葛亮的身前,只是尽管心中有着许多问题想问,他还是率先对着诸葛亮一拜。

    刘巴是不太瞧得上刘备的,只是对于诸葛亮,刘巴是满心佩服的。

    在刘巴一拜之后,诸葛亮温和地让刘巴起身。

    等刘巴起身之后,早已看穿一切的诸葛亮率先问刘巴道:“子初,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因为敬重诸葛亮的为人,所以在诸葛亮面前,刘巴并没有好隐瞒的。

    他直抒胸臆地说道:“丞相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一直胡闹下去吗?”

    刘巴口中的他,指的正是糜旸。

    “彼之新政尚未施行,却已经先动摇人心,引得各地秋收进度大大延缓,国之乱象已经显现。

    国库须有九年储,粮者国本也,丞相若再不阻止他的话,恐怕大汉的国本将会越来越动荡。”

    刘巴性格清高张扬,他不屑拐弯抹角,要说就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或许他时至今日都不是真心臣服刘备,但只要他身为刘备的臣子一日,那么他就会为大汉考虑一日。

    面对刘巴的担忧,诸葛亮的反应却没刘巴这般激烈。

    刘巴能看到的,他也早已经看过。

    现在大汉在面临着怎样的动荡与不稳,他心中也早已经有数。

    只是心中有所计较的他,现在却有个疑问。

    “子初之前上书弹劾子晟,为的就只是子晟的新政吗?”

    面对诸葛亮的这个疑问,刘巴一下子有些语噎。

    在之前上百位大臣的公开弹劾糜旸的上书中,刘巴因为他的身份,可是其中领衔的几位大臣之一。

    不过刘巴也不是会为自己狡辩的人。

    他也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无须拿一些假话来欺瞒他,所以在诸葛亮的注视之下,刘巴将他心中的另一层想法给说了出来。

    “两汉四百年以来,多有外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