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位处天下四战之地,境内水网密布,良田万顷,若不先资通川聚粮久战之备,则虽积兵新野,无夺宛之势矣。

    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

    若君侯水陆并农,以实军资,然后引兵诣宛城、分据汝南,集合南兵,浮水运谷。

    贼知君侯有善战之威名,官兵有经久之势,则拒天诛者意沮,而向王化者益固。

    然后君侯率合精锐内攻宛城,别遣骑将外隔北道,则宛城以南必拔,而豫州之郡不守。

    如此,宛、洛之交绝,交绝而宛可夺矣。不然,兵出之利,未可必矣。”

    听完州泰的进言后,糜旸脸上浮现些许意外之色。

    襄樊会战后,虽然许多大臣都知道刘备暂时无意夺取宛城,但是将来宛城是一定要拿下的。

    所以近来关于来日汉军如何夺取宛城一事,私下里有不少大臣互相之间讨论过。

    尽管糜旸身在新野,但得益于糜旸的战功及他的人缘,所以有不少在襄阳的大臣,都会私下送信询问糜旸对此事的看法。

    借此糜旸也得知了目前襄阳城中流传的,几种来日夺取宛城的策略。

    例如为刘备所推崇的“先善骑兵之利”,更是成为其中支持人数最多的策略。

    只是让糜旸没想到的是,在州泰的进言中,他虽然也承认汉军必须要先有骑兵之利,才有进兵宛城的资本。

    但是相比于这点,州泰更看重来日汉军作战的可持续性。

    而要想保证汉军作战的可持续性,则务必要发挥好荆州的地理优势。

    不得不说,州泰的进言是很有道理的。

    宛城之战,来日一定是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州泰在进言完后,便悄悄打量着糜旸的脸色。

    他见糜旸在听完他的进言后,一时之间沉吟不语,他的心情就有些忐忑。

    尽管州泰认为他的这番献策符合当今的情势,但是目前的他尚未立下功勋,所以对自身还是有些不自信的。

    不过州泰并没有忐忑多久,糜旸的脸上就浮现一些笑意。

    糜旸的笑意代表着他赞同州泰的看法,亦让州泰心中的忐-->>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