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诸葛亮的脸上渐渐浮现了笑容。

    这是糜旸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阐述他对天下大乱的看法,不能说糜旸说的就是金科玉律,但糜旸能在这个年纪有此番见解,已经实属难得。

    最重要的是,糜旸所说的看法,与诸葛亮内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那篇名扬天下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提出类似的看法。

    而在历史上他主持国政之时,亦是如糜旸今日所说的一般,那么做的。

    在听完糜旸的看法之后,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开始产生了变化。

    糜旸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没有。

    糜旸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很令人瞩目以及赞叹。

    但这并不代表糜旸就是天下间唯一的名将,有了糜旸,刘备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胜负得失往往不是在于一个人,而是在于方方面面的比较。

    诸葛亮更喜爱的是治世之军政能臣,是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乱世的伙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单靠武略,亦要有着长足的眼光。

    糜旸今夜的见解不足以让诸葛亮惊为天人,引为圭臬,但却让诸葛亮在糜旸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糜旸今年不过二十一而已。

    诸葛亮今年已经四十岁,在万事顺遂之下,他最多只能再辅左大汉二三十年而已。

    但之后的大汉就要有新的贤臣来看护,要有新的贤臣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大汉。

    以往诸葛亮将这种期望大多倾注在马谡与蒋琬身上,但今夜糜旸的表现,令他心中有了第三个人选。

    诸葛亮眼中闪着欣喜之色,他的脸色不再如方才一般古井无波,而是流露出了赞誉之色。

    ….

    诸葛亮看着糜旸言道:「你说的很好,虽然你的见解中亦有着疏漏之处,但你能在这般年纪有这般看法,已经是十分难得。」

    相比于马谡,糜旸的回答更符合诸葛亮的心意。

    诸葛亮觉得以往他有些忽略糜旸了。

    既然符合,那诸葛亮自然不吝于指教糜旸。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糜旸方才所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