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都铤而走险,加入补习大军,家长们苦不堪言,无可奈何。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想,老师一向被称为臭老九,清贫惯了,既然没有明文规定课外不许补习,也没有规定补习收费标准,反正民办的补习机构这么多,也不差老师近水楼台亲自下场,还有康斌批评老师上课不讲全不讲完不认真,这个标准也无法界定,老师利用这种机会或者说是漏洞创收,似乎也无可厚非。

    何况自己,身为体制内的公务员,不也凡心大动,下海经商?

    又想到很多时候,老师几乎就是知识分子的代称,古教授说知识分子曾经三次被称为“老九”:第一次是在元朝,统治者根据职业把臣民划分为十个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儒”被分在第九级,连娼都不如,仅比丐强一点,因此当时的知识分子被称为“老九”;第二次是在民国晚期,知识分子的待遇很低,社会地位也排在了国民党士兵之后,当时有人按照拆字法,称兵为“丘八”,知识分子就捎带着被叫做“丘九”;第三次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称为“老九”,而且在前面加一个“臭”字,以彰显对“老九”的厌恶之情。

    不觉莞尔。

    看高雪皎架式,这个采访一时半刻结束不了,叶三省下楼眺望,正考虑往哪边去,袁野在身后招呼道:“叶书记,我陪你走走吧。”

    叶三省点头说好,袁野问叶三省准备逛什么,叶三省说他对岳兴不熟悉,随便逛逛吧,袁野说,那我们就去明清一条街逛逛吧,岳兴是文化古城,前几年政府乱来,拆了老街,打造了一条不伦不类的仿古街,叶三省笑,说那就去逛逛。

    岳兴县城不大,两人转过几条几百米的街道,就到了所谓的明清一条街,叶三省惊奇地发现,街口居然就是他来过的白云门的武馆所在,也不声张,也不往那边看,生怕突然就从武馆里走出一位一身腱子肉的大哥招呼自己。

    进了街,还算热闹,两边店铺模仿古时都用竹竿和布挑出店招,卖的货物三成是旅游景点的惯常产品,一成是当地土特产,还有些服务类的餐馆茶馆理发店,叶三省感觉就像一个没有梳妆打扮的丑姑娘,惨不忍睹,心想即使是临江古镇还在建设,现在也比这条县城里的明清一条街好看很多倍。

    袁野一路向叶三省介绍岳兴的风土人情,市井故-->>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