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出,所以修建了国家级的纪念馆,包括博物馆和风景园,是江城的旅游地标,长江馆是江城有一位全国著名的新闻先驱,在长征时代就开始报道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日报》的社长,现在新闻最高奖就是以他的名义设立的,这两大馆早就是江城的两张名片,叶三省能够这样考虑,新修几大馆硬贴上去真是匪夷所思。

    毫无疑问,大千馆和长江馆肯定不愿意,但是他们说了不算,要领导说了才算,要服从江城文旅一盘大棋,大哥哥必须要带着小弟弟玩,而这个领导,欧阳坚都不够格,必须要市*委书纪才能够决策,——这就是欧阳坚说马上带他们去见周仲荣的原因。

    至于宝来山开发,建成艺术家村。

    计划是邀请30位左右的艺术家前去宝来山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包括陶瓷,绘画,作家,音乐家,电影人,诗人,时装等各个方面,有作品,有成就,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形成一个聚群效应。

    但是邀请方式就体现了叶三省的机心,也是这个方案中两大要点之一。

    这个邀请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艺术家被动变主动。

    以前这种文旅开发,一般都会由开发方统一规划设计,把主要的建筑物修好,邀请客商入场,但是叶三省把这个开发邀请前推一步,只规划宝来山各个功能区,然后预留土地形成点面结合,分割成三十多块大大小小,地形各异的土地,艺术家们可以按照各自的要求和兴趣,对这引起土地进行登记,协商和竞拍等方式获得,然后自己设计建设,打造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

    同时,他们获得的土地,也可以建设酒店,民宿,餐厅等附带经营性的场所,并且吸引他们进入艺术村的建设和管理,拥有话语权,拥有主人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对艺术家们特别重要,也特别有吸引力。

    这样的话,一旦有艺术家进入,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吸引更多的旅客来宝来山,而不是把所有的市场培养,人流吸引,社群管理等工作全部压在正府身上。

    ——这个方案还有一个隐藏的妙处,就是解决了刘成家他们的最大困难,他们可以通过某位艺术家朋友,名正言顺地拿下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别墅也好,民宿也好,生活空间也好,完全由“主动变被动”,由“想伸手”变成“被邀请”,光明正大地进入宝来山,而且建筑物更加自由,更加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