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还小,只是试生产一些水泥。

成本也会高一些。

他向李世民提出的2万贯承包朱雀大街,其实能赚到的利润不是很多,估计也就5贯,成本1.5万贯。

但如果将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水泥,那成本会降到更低!

到时候,成本降低一倍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到时候修建一条朱雀大街,估计也就75贯左右的成本罢了。

当然了,这是不算人工的。

如果把人工费用算进去,那成本肯定不止这些了。

但是在大唐,税收政策当中有一条是徭役税。

就是每一家都要出一个人,每年帮朝廷服两个月徭役。

意思就是,每一家都得派个人给朝廷免费干两个月活。

这也是税收的其中一种。

如果不服徭役,那就拿布或者钱来抵消。

所以,如果真的修起路来,完全可以通过徭役来抵消掉人工的成本。

李恪指导着工匠,快速煅烧着水泥。

由于有着他的全程指导,再加上各种煅烧条件很完美,所以水泥的烧制也非常顺利。

看到研磨完毕之后的水泥粉,李恪用手搓了搓,看起来和现代的水泥差别不大。

毕竟他是完全按照现代水泥最科学最先进的配方制作的,应该不会有问题。

“实验一下就知道了。”

李恪让人往一堆水泥里面加水,然后进行搅拌混合。

等到搅拌混合的差不多了,便让人用铁锹将水泥铲到了提前预制的模具里。

这个模具就是一个长宽为1米,高度10公分的框。

将水泥铲进这个框里,然后继续搅拌,铺平。

“等它稍微干一些了之后就往上面铺一层稻草,并且过一两个时辰往上面浇点水。”

李恪对水泥作坊的工匠们交代道。

浇水是为了防止水泥块里面有气泡。

“是!”

工匠们恭敬的点头。

交代完之后,李恪便回了王府。

他看了一下,发现水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于是,便在王府写接下来修路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期间,李恪也收到了宫里传来的圣旨。

正式册封他为礼部尚书!

不得不说,老李办事还是很靠谱的。

很快,两天时间过去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