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的华亭县重新平地而起建设一座新城。

但现在,他们已经是彻底明白了。

因为上海城就是出海口,也是今后的海关。

直接从上海城进货,然后将货物运到海港码头装船,缴纳了出口税之后就可以驶离港口了。

等到他们从海外回来了,先停靠海港码头,货物都运下来,然后海关进行检查。

缴完进口关税,就可以将货物运到江港码头,然后再从江港码头装船,通过长江运往内陆。

可以说,上海城今后就承担起了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的一个中转站的作用。

这是之前任何州府和城市都无法做到的事,唯独只有这座新建的上海城能够做到。

因为,上海城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处于长江出海口上!

这是一个天然的地理优势,也是天生的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的中转点。

当时他们不懂,尤其是李恪花这么多钱招2万人来建设新城。

但是现在看来,李恪的眼光实在是太长远了,他们远远不如!

只要这座新建的上海城能够运行起来,那仅仅依靠征收关税,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了。

区区建城的那点钱,算得了什么?

想明白这些之后,他们自然能意识到李恪对这座新建的上海城有多么的重视。

所以,对于报纸上所说的,海港和江港之间的快速运输方式非常感兴趣。

毕竟,卖出去的商品不止是李恪名下的工坊生产的,还有很多大唐的特产。

比如陶瓷、丝绸、各种商品,都要从民间采购,然后运到上海城去。

那就需要先在江港码头将货物卸下,然后想办法派人来不管是用三轮车还是牛车等等,一车车的往海港码头运。

包括回来之后,也要一车车的将从海外带回来的货物运到江港码头来。

作为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他们,深知里面有多麻烦。

而且到时候海外贸易火爆时,恐怕连拉货的三轮车和牛车都找不到。

从海港到江港,从江港到海港,这两点之间的运输,的确是一个大麻烦。

秦王殿下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准备了一种新的运输方式,这让他们很是好奇。

来到江港码头后,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恐怕足有数千人之多。

而在最前面,则是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大铁块!

仿佛像是一条长龙一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