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都有饭吃,有余粮,谁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

如果李恪说的都是真的,那将意味着大唐所有百姓的生活都会富裕起来,大唐的统治也会更加的稳固!

此时,李世民内心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下,但还是颇为的激动。

“你说的是真的?”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眼睛直直的盯着李恪,语气无比认真严肃的问道。

虽然他知道李恪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番话来骗他,但对这个产量,他不得不反复确认。

“启禀父皇,儿臣所言全都属实,从去年春耕开始就在培育,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季,产量都很稳定!”

“儿臣在扬州也培育了很多,出征之前也在扬州和苏州两地推广种植了,现在应该也已经丰收了。”

李恪知道这个消息对唐朝人的冲击有多大,所以也是耐心的给李世民介绍道。

“好,太好了!”

“恪儿,你又立一大功!”

李世民见李恪再次确认了,而且说的更加详细,心中也是彻底放心了。

一想到大唐即将大规模种植这种高产种子,他便忍不住叫好,对李恪夸赞了一句。

如果这一季粮食推广种植下来,最后的产量真的能达到李恪所说的这么高的话,那这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要说老百姓对什么需求最大?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吃饱穿暖。

吃需要粮食,穿需要布匹。

而李恪培育了4倍产量的粮食种子,将布匹的价格降到了2文一匹,而且不限量供应。

可以说,李恪简直是一己之力解决了老百姓最大的两个需求。

这种功劳,李世民都想不到任何一个不将李恪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理由。

“好,接下来恪儿你便亲自负责这件事!”

李世民直接对李恪说道。

粮食种子是李恪搞出来的,那自然由李恪自己去推广是最好的。

反正李恪在扬州和苏州推广过,想来有一套成熟的经验。

“是,父皇!”

李恪点了点头。

随后,李恪便带着一道圣旨,来到了尚书省办公的地方。

说起来,这还是他就任尚书令之后第一次来这里呢。

他一过来,便看到了两个熟悉的人。

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

“参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